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冢中枯骨 | 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
脏污狼藉 |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
芝艾俱焚 | 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
壮士解腕 |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
钟鸣漏尽 |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
走伏无地 |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
志同道合 |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枕石漱流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自给自足 | 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
肘腋之患 | 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
周郎顾曲 |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
坐不窥堂 |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
孜孜不倦 |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
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赃污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遭遇际会 | 犹言逢遇时机。 |
针芥相投 |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
甄奇录异 |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
震天动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陟罚臧否 | 赏罚褒贬。 |
枝附叶连 | 见“枝附叶着”。 |
智均力敌 |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宣和书谱·行书二·虞世南》:“[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 |
掷鼠忌器 | 犹言投鼠忌器。 |
直言正色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舟水之喻 |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
卓荦超伦 | 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
孳孳不倦 |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走石飞沙 |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
政令不一 |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
自新之路 |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
总角之好 |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
延颈鹤望 |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
要言不烦 |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
偃旗息鼓 |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掩目捕雀 |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
衣轻乘肥 | 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扬汤止沸 |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一身是胆 |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以往鉴来 |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
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一身都是胆 | 极言胆大勇敢。 |
一无所取 |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游辞巧饰 |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
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饮醇自醉 | 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
衣绣昼行 |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
一心一计 | 一心一意。 |
一座皆惊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元龙豪气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
元龙高卧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
鱼贯而入 |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
刖趾适屦 |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云中白鹤 |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
有勇有谋 | 勇:勇气;谋:计谋。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
雅量高致 |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
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
言笑自若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一夫之勇 | 犹言匹夫之勇。 |
一举两全 |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以人择官 |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
一苇可航 |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
一坐尽惊 | 谓满座皆惊服。 |
忧公忘私 |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
渊清玉絜 | 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
原始见终 |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
运筹演谋 | 同“运筹决策”。 |
晏然自若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下笔成章 |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寻章摘句 |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
胸中鳞甲 | 比喻存心险恶。 |
先公后私 |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
洗脚上船 | 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行师动众 | 谓指挥大军作战。 |
喜怒不形于色 |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