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9-11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和狭隘性:
脆弱性: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
(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
(1)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小结:
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
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
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以耒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在西汉中期以前,牛耕情况并不普遍。
3.汉代农具的改新和农耕技术的发展
(1)犁壁的安装:
汉代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2)耧车的发明:
汉代还发明了新式的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是汉武帝时主管农业生产的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

4页,当前第11234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相关内容:
  • 第三节 农业的发展 ,(精选2篇)

    教案示例1 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形成观点,最后表达的过程。...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精选6篇)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通用7篇)

    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精选4篇)

    第3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 农业的发展 教案示例(通用4篇)

    教案示例2——“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科技兴农【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

  • 中国的农业(通用9篇)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课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 2.地域差别: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

  • 高三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的含义、分类,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明确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树立大农业观念,科教兴农思想;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分...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读: 1、复习中要从生产力角度(重在耕作技术兼顾水利)提纲挈领地概况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①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②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 邯郸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探

    探究目标:知识目标:巩固、深化、 “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转变发展方式”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与全面小康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认识;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概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随着生产工具、水利灌溉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耕经...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