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发布时间:2019-06-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设问:前两类产品农民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为什么能获得?
植物 – 种植;动物 – 养殖。因为,它们都有“生长机能”。
归纳: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①属什么生产部门:从含义中我们知道,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这就把农业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区分开来了。但是物质生产部门不只有农业。
设问:农业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区别是什么?
②人们利用什么:第一,利用什么: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这就把农业与工业区分开来了,工业利用的不是“动植物”的“生长机能”,许多工业行业跟“动植物”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工业(如食品工业)虽然利用动植物,但利用的却不是动植物的“生长机能”,而是动植物体的物质成分。第二,谁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只有被“人类”利用,才是农业。这就把人类的生产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分开来了,有的动物也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但这只是动物的本能活动,而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却是人类的有意识、有目的社会活动。
③人类在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时采取的是什么办法: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办法,即非“人工”培养和养殖情况下,动植物自然生长机能不属于农业。所以,即使在人类产生、农业产生以后,原始状态的动植物的自生自灭的情况也不属于农业。
④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农业其目的是什么:取得产品。区别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地方是,农业所取得的是动植物体本身,而不是对动植物体加工后的产品。
⑵关于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在经济学中,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它包括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
广义的农业除了狭义农业以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设问:前面农业的定义是从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角度下的?为什么?
设问: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产生的农业是“广义”的还是“狭义”?
设问:在农村是否只有农业?农民从事的生产是否都是农业生产?
在我国,农业主要是从产业的角度讲的,农村主要是从行政地域的角度上讲的,农民主要是跟户籍制度有关。要真正搞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专著。因此,今天学习农业的有关知识只是我们了解农业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志于这方面探索、研究的人肯定能大有作为。
⑶农业的地位:
①地位是什么:农业一经诞生便成为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此后,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对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便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②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让学生谈切身的感受:从“人的生存发展 – 其他各部门经济发展 – 整个社会进步”等环节谈谈农业的基础 性。通过讨论,归纳出下列共识: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二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三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四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五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综合起来,对于世界各国来说,
5页,当前第31234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相关内容: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通用7篇)

    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精选4篇)

    第3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 农业的发展 教案示例(通用4篇)

    教案示例2——“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科技兴农【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

  • 中国的农业(通用9篇)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

  •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课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 2.地域差别: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

  • 高三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的含义、分类,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明确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树立大农业观念,科教兴农思想;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分...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读: 1、复习中要从生产力角度(重在耕作技术兼顾水利)提纲挈领地概况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邯郸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探

    探究目标:知识目标:巩固、深化、 “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转变发展方式”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与全面小康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认识;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概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随着生产工具、水利灌溉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耕经...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

  •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4.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教学目标1.产业的划分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3.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4.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导读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高一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