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模板 >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烬、渣、滓”。.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4、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是呀,这就是空气中的灰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空气中的灰尘比作是流浪汉,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

  2、交流,反馈,出示:

  游荡灰烬渣滓呛人嘶哑摩擦烟囱捕捉漫天飞舞

  3、指名学生朗读,找出这里平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4、接龙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

  5、交流,板书:灰尘的大小

  灰尘的来源

  灰尘的用处

  灰尘的坏处

  管教灰尘

  三、细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2、交流:第二节写了大小和来源,第三节写了用处,第四节写了坏处,第五、六节写了管教灰尘。

  3、这么多有关灰尘的内容,你最想先来学习了解哪方面?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随机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节: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灰尘很小)

  5、作者是怎样把灰尘小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6、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具体的?(数据说明)

  7、练一练:照以上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天气很冷。

  姚明个子很高。

  8、你还了解了什么?(灰尘的来源)

  请学生来介绍一下

  齐读

  9、学习第三、四节,说说灰尘给人类带来的用处和害处

  过渡:虽然灰尘有它的用处,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坏处要远远超过它的用处。那我们该怎样去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呢?

  10、指名读五、六节

  11、交流,板书:吸尘器

  植树造林

  12、师:是啊,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该如何管教它呢?请你们四人小组来讨论、策划一下。

  四、知识能力的迁移

  1、四人小组讨论策划防沙尘暴的计划,可结合课前查找到的资料

  2、交流

  五、课后完成练习1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

  板书:空气中的 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

  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数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灰尘 用处

  坏处

  管教的方法

  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师:从这句句子中,我们知道(灰尘很小)

  出示:灰尘很小,

  (2)究竟有多小呢?(抓住“一千颗”“一厘米”“紧挨”“除非”“不大”这些词,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师小结:列数据是科学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描述对象,也更具说服力。

  2、了解灰尘的数量,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出示句型:

  城市街道上的灰尘很多 , 。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少得多, 。

  (2)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了解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作比较

  3、了解灰尘的来源,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灰尘无处不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读。(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明确这里的问句是一句设问句,具体写了灰尘的来源。)

  (2)进一步了解分号的用法。

  四、出示表格,小组讨论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空气中的灰尘对于人们究竟是有用处的,还是有坏处的呢?

  请学生轻声朗读3-6小节,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导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管教” 这个词,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以及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

  五、交流资料,读写结合。

  1、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作者的写法,写写细菌。

  2、请学生拿出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资料的来源。

  3、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分别仿写细菌的大小、数量及来源。

  4、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小结,并请学生回家仿照课文3-6小节,写写细菌的用处、坏处以及管教他们的方法。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 相关内容:
  • 《太阳》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之一佚名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字13个,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 《雨点儿》教学设计(通用23篇)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问、秋、点、清”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课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4、通过学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环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太阳》教案(精选19篇)

    第一课时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

  • 《雨点儿》教案(精选23篇)

    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教学重难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课前铺垫1, 诵读诗歌2...

  • 《萧伯纳和小女孩》教案(通用3篇)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剧、戴、幽、普、愣、谦、虚、迪”8个生字,理解积累含有生字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剧、戴、普、谦、虚、迪”6个字。...

  •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3.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

  • 《繁星》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 《分配》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 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