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3-01-29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师:上节课我们和14个生字交了朋友还记得吗?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课文中有些词语也非常好可离不开这些生字。

  出示词语:

  师:平时你们读词语有什么习惯?

  生: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男女生配合读。

  师生合作读。

  师:这些生字藏到别的句子里还认识吗?

  出示含有生字的三个句子。

  周末我在……那芬芳的气息随风飘荡。

  指名读句子。

  出示课文图片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这一家人,谁是最弱小的呢?

  生:萨沙。

  师:我可不认识萨沙。

  生:(指图)那个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就是萨沙。

  师:萨沙他可不承认自己最弱小,想想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来证明他不是最弱小的。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课题,谁来读?

  几生读课题。

  师:读一个课题简短的几字你们就各有各的读法,那究竟怎么读才能表达萨沙的心情呢?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新的体会。拿出课本,把书打开。

  “在美丽的森林里,空气清新,一朵弱小娇嫩的野蔷薇引起这一家人的注意,特别是萨沙的注意,文中写野蔷薇的句子在哪呢?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今天刘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读书方法。

  老师用鼠标演示快速阅读。

  师:请你们像老师们一样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野蔷微的句子画下来,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画的哪儿?

  生:“看,这还有一朵野蔷微呢……”

  师:这一段有两句话有不同的想法吗?是描写野蔷微的吗?

  生:我给他挑个毛病。“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住了”这两句不是描写野蔷薇的样子。

  师:谁再来?

  生: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微花瓣……

  投影出示:有一丛野蔷薇……

  师:两次想象野蔷微,雨中的野蔷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生:雨前的野特别有劲,雨后就没劲了。

  生:第一段特别高兴,第二段不高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不高兴。

  生:第一次是第二次是大雨打掉了两朵花辩

  生:雨前特别漂亮,雨中虚弱。

  生:雨前特别美丽,雨后不那么美丽。

  师:带着我们的体会来读这段一定特别有味。

  配乐读。

  师:你读得太动情了还加上动作,你读得太好了,我不敢读了。

  好了,被大雨打掉的野蔷微应该怎么读呢?我想来读一读,行吗?

  生:不行。

  师:那你来读。

  生读:

  师:我还跟你比赛。

  师读。

  生2读。

  师: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微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

  生:我想拿一把雨伞给它。

  生:我想拿木棍搭个房子。

  生:让雨停了。

  师: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向你们一样保护弱小。我们快速读课文,让我们看看萨沙说了几句话。

  生快速读。

  师:你先告诉我,你行吗?

  生:行。

  生读。

  师:刘老师不好意思打断你。我刚才想说什么?

  生:刘老师想问萨沙说了几句话。

  师:没错,三句话。好,把书放在桌子上,找三个同学来读。

  生1生2生3连读萨沙的三句话。

  师:声音亮起来了,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同样是萨沙的三句话,意思一样吗?

  小组讨论。

  师:第一次怎么样?

  生:第一次就是说别人都需要为什么给我呢?第二次不承认我是最弱小,第三次是说我还是最弱小的。

  (众笑)

  生:我给他提个意见,他用不服的语气跟妈妈说,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生读。

  师:第二次问话体会很好。那第一次呢?

  生:萨沙不知道的问他,

  师:不知道就是

  生:不明白不理解。

  师: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给我呀。谁来读读?

  生读:萨沙不解地问妈妈:

  师:读出了疑惑不解的语气。那最后一次呢?

  生:就是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你似乎还是弱小的。

  生再读

  师:你似乎有点勇敢了

  生再读。

  师:你不是,你不是弱小的。

  师:萨沙从不理解不服气到什么了呢?

  生:勇敢。

  师:心情能勇敢?我现在不是最弱小的了,我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由不理解不服气,到证明自己最勇敢的。能读好这三次问号吗?

  生:能。

  师:我有一个小建议,找你的同学读读,找找不足,提提意见,争取读得好一些。

  小组读。

  师:孩子们你说萨沙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说她是怎么发生变化的呢?谁来跟我合作,我当妈妈,谁来当萨沙?

  师生合作读。

  师:想读吗?

  生:想。

  师:咱们这样读,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怎么分工呢?

  生:妈妈、萨沙、旁白。

  师:好,现在开始小组读,哪个小组读得热烈,我就找哪个小组读,我要开始观察啦。

  各小组热烈地读了起来。

  师:哪个小组读得好?都好,为了满足听课的老师的愿望,你们下去给听课老师读吧。

  各小组分别找听课老师读。

  师:老师说你们什么啦?

  生:老师说我们读得很美。

  生:老师说我们三个人读得很好。

  ……

  师:尝到了展示自己的滋味吗?

  生:尝到了。

  师:什么滋味?

  生:高兴。

  师:好,谁再来展示一下。这回可是读全篇课文。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回到课题上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连读三遍课题。

  师: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有一次我们家来了个三个月的婴儿,我扶着他走路。

  师:三个月你就扶着他走路,你真伟大。你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家有只小狗老欺负小猫,每次他欺负小猫的时候我就说他。

  师:你真厉害,你能跟小狗交流,它明白你的意思吗?

  生:我以前都告诉它了。

  师:你用语言跟他们交流了,你真厉害。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家的小猫最弱小,妈妈脾气不好的时候就踢它气,我劝妈妈别打它。

  师:妈妈拿猫撒气,你劝妈妈。

  生:以前我妈生气时就拿我们家的小狗出气,我说妈妈您要出气拿我出气,

  师:你要出气拿我出气,你真勇敢。上节课我们学了六个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六个字,来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偏旁不一样。

  生:读音不一样。

  师:肯定的啦。

  生:发现他们左右都差不多宽。

  师:第一行左窄右宽。

  生:弱最难写。

  师:容易写得特别散。再观察这个字是不是写得紧凑点就好了。我来写写试试行不行?

  生:行。

  师范写。

  学生给老师鼓掌。

  师:好,把我们的书翻过来,写一写。

  学生写字,老师指导并检查写字姿势。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字就先写到这。你们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喜欢我那我留的故事是不是能完成吗?

  生:能。

  师:老师准备了两个故事,都是关于萨沙的故事,你们读好了,就读给你们的班主任听好吗?

  生:好。

  ※ 第二届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一、实践。

  关键词: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老师的教学生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一直将“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相对于我仍显得那么遥远,但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能上课,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具备驾驭教材,直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能上课,是教师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讲台,并最终立于讲台。

  “上好课”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与尊敬的资本。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首先是学习知识,如果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中学知、明理,学生自然会对你投出信任之票。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每一节课中的成败得失,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要乐于接受别人课堂中智慧的灵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要始终以“扬长而不避短”的学习心态,修正自己,扬弃自己;充实自己,丰满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经给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甘于做教书匠,即使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家,即使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

  能上课,上好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去掉浮躁,丢弃自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我想做一名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上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也是最负责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课堂,因为,你的每一个40分钟均是五十余位同学生命成长历程中宝贵的40分钟,你的一言一行均在构筑学生成长的历程。

  记得省教科院成尚荣院长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语文教学,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她展示着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示着语文教师独特的风采。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理应抢抓机遇而不坐失机遇,在这一舞台上尽显华章。

  二、思考。

  关键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语文教师,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我思故我在。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为学生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就是在为学生锻造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质量。但是只有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反思、批判、建设时,语文才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语文教师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近年来,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年青的并且期待发展的教师,我一直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自己追求的另一目标。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努力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就要求自己要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去,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要求自己始终以冷静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别人的课堂。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以科研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以“旁观者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与实践。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课改春风吹满校园,语文课程标准的践行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三维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考如何做一名新课标指导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有深厚的积淀,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均应成为新时期年青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仍将以此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努力塑造全新自我。

  三、科研。

  关键词: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年来,我曾认为:在小学校园内,科研与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组平行线,作为一名教师只需在教学这条线上不断领跑,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年后,我又在想:科研与教学只是一条线,对于一名教师当你不断反思你的教学工作时,你就在进行着教育科研;当你再以一定的思想或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工作的繁杂,感受到对于“再学习,不断学习”这一渴求的望洋兴叹。但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又无法摆脱繁杂的教学,更不能放弃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因此,我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研究,把科研根植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关于教育科研,我的想法是: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源于教学”要求自己不要把科研与教学截然分开,研究那些“高、大、深”等与教学脱节的专题,一没有时间,二未必有能力。“高于教学”要求自己不能总是沉于教学之中,要能够游刃于课堂内外;要有专题,要有思考,要勤于动笔,要善于提炼。“服务于教学”要求自己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而教”,时时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教”。使每一节课既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更要让自己教有所获,真正达到“与生共进”的状态。

  近年来,我在学校课题组的带领下,进行“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每篇文章之前,我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之中留意学生探究问题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我还尽量地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带至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顿悟问题的答案,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我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你让学生学习亢奋的状态达到何种程度,并持续多久。

  在做好专题性研究的同时,我一直在尝试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即每上一篇课文之前,我均针对该篇文章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去想:这篇文章我该留给学生什么?这一节课我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并围绕这些问题去设计属于我的、属于这篇文章的、更属于这个班级的教学方案。实践之中我深深感到这一做法对自己帮助很大。这就要求自己课前要钻研教材:教材特点是什么?可以给学生什么?钻研学生:学生最需要什么?要求自己课堂教学要紧扣目标,有的放矢,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要求自己要关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关注教材的编排体系,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的状态。当然,还要要求自己每一篇文章结束均要思考:自己的预设目标有没有达成?效果如何?课堂教学过程中又生成哪些目标?生成的目标说明什么?在我认为,这才是属于我们的一线教师的最有价值的科研。

  朱永新教授: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师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面对各位同行与专家,我可能是无知的,但我一直在追求睿智;我可能是幼稚的,但我期待成熟。今天的不成熟发言,带给各位的可能是稚嫩甚至肤浅,但对于我必将产生“不索何获”的动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课件出示)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 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他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 

  4学生自由读3-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4) 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教学反思: 

  朗读训练在我的教学中是一直比较注重的。课文中的3个问句怎样指导学生读好呢?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有乐此不疲呢?今天的课堂上我有了新“点子”当我要请学生读问句的时候,我会亲切的问“我的萨沙在哪里?”这时学生举起了小手,我任意点一位学生起来,他就会向我发问(读出课文中的问句)如果读得好,我就会回答他;如果语气表现不够我就不做声,以此提醒他重新再读一遍,读好为止。这种方式 “无声胜有声”,学生兴趣非常高,争着当我的“孩子”,与我对话。他们觉得挺好玩,边玩边学是一种趣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5-2    阅读次数:656 

  教材简析:

  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导入  新课作好情感的铺垫。]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主人公萨沙想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激励我们每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要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应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教学重难占的突破上,还应注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以及尊重他们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畅谈“弱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通过平时的了解,发现学生对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最感兴趣,只有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上课伊始,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弱小”两个字,然后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孩子们看了看拼音,齐声说:“认识,读弱(ruò)小。”接着我问:“你们认为我们班谁是最‘弱小’的?”话音刚落,平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班长说:“我认为朱嵘是最弱小的,他又瘦又小。”话音刚落,那边也有人说:“不对,他不是最弱小的,他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呢!”另一个说:“我认为小佳是弱小的,他在我们班里成绩最差。”另一个马上又反驳说:“不对,他不是最弱小的,打架可厉害呢!”这时小东说:“我认为小超是最弱小的,因为他年龄最小。”马上又有人反驳,“我认为……”声音不绝于耳,争论声也一浪高于一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看来每个人心里对弱小的含义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时余峰站起来说:“老师,究竟怎样才算‘弱小’的呢?”他这一问,教室里顿时平静下来,目光全集中在我身上,看着他们疑惑的目光和透出的强烈探知欲望,我知道授新课的最佳时机到了,于是我迅速地在黑板上把课题补充完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希望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句子对比,体会“弱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师: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对比的句子吗?(学生都找到了)

  (一)1、“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四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师:用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话吗?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生一遍遍读句子]

  生:我从第一句读出了蔷薇的美丽。

  生:我从第一句读出蔷薇不仅色彩鲜艳,还芳香扑鼻。

  生:我从第2句读出觉蔷薇受到大雨的摧残,真让我同情。

  生:我从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看出蔷薇的弱小和可怜,使人觉得非常惋惜。

  生:第2句写出雨中蔷薇的弱小,刚刚还美丽盛开的蔷薇一下子就要谢掉一样。我觉得心里真不好受。

  师: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你看,他们在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你会想到什么?

  生:多么可怜的花儿,多么无情的雨呀!

  生:我想我要是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我要去为这些美丽的花儿挡住雨。

  生:我想要是这时雨停了该多好呀。

  师:此时的蔷薇花和5岁的萨沙相比,谁更弱小?

  生齐说:蔷薇花!

  师:对呀,在萨沙的眼里蔷薇花是弱小的。他是怎么做的?

  生: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生:他想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

  师:因为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所以萨沙自豪地说……

  生大声地:我不是最弱小的!

  此时在学生的心中已经产生共鸣:虽然萨沙还只有5岁,但他能够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所以他不是最弱小的。

  三、联想自己,拓展“弱小”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使他们知道:如果你谁也帮助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我们应该关爱和帮助比我们更弱小的人和物。

  师:在父母的眼里你就是最弱小的,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吗?

  生大声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那在你的眼里,什么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眼里,任何一种小动物,花草等植物,以及弟妹、长辈、孤儿等都可能是最弱小的。)

  生:在我眼里,小蝌蚪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保护他们,劝阻那些抓小蝌蚪玩的同学。

  生:在我眼里,我的小表弟是最弱小的,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会帮助他。

  生:在我眼里,灾区那些失学的儿童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节省零花钱,把它们存起来寄给那些孩子。

  生:在我眼里,敬老院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是最弱小的,所以我会在有时间的时候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

  弱小者往往被忽视,有些弱小者甚至被歧视。我用“弱小”这个词贯穿课堂,让学生理解、感悟“弱小”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幼小的心里就有“我不是最弱小的” 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 的思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听到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体会,他们的发言是精彩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求答案的唯一,看重的是学生的自我感悟与自我发现。此时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同是“弱小”,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在学生眼中盛开的花儿是美的,雨中的花儿是弱小。雨中的萨沙是弱小的,他需要妈妈哥哥的保护,照顾,但他更是勇敢的,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还要弱小的蔷薇花。学生自觉产生的保护爱护弱小的行为更是美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充满爱心、关怀。动情的朗读,丰富的想象,认真的思考,让学生们有所感触,有所感动,有所感想,有所行动,悟出“弱小”的含义,体会要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只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领域自由地翱翔,学生将飞得更高。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一、付老师这节课哪些环节的读的设计是非常有效的,那些环节有待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两处描写蔷薇花的语句以及萨沙与妈妈的对话,特别是后者,既是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我认为付老师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的话和萨沙的三次问话这两个部分设计的非常有效。

  首先妈妈的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付老师变换形式反复让学生朗读,然后进行了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①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

  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让孩子们揣摩出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我觉得描写雨前蔷薇和雨后蔷薇的两段文字如果采用比较阅读,结合画面,巧妙地理解并积累形容雨下得很大的词语,以及形容不同状态下的蔷薇的词语,并乘势配乐指导感情朗读。同时,让孩子懂得是蔷薇花的娇嫩、弱小引起萨沙不甘当弱者,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是不是会更加有效的提高朗读的时效性呢?此环节我觉得具有多元的功能,能够达到词语积累、内容理解和朗读指导的三个方面。

  在角色朗读的环节中,老师扮演妈妈,学生扮演萨沙,把叙述的话都省略不读会不会对提高课文的实效高一些呢?

  2、怎样做是课文读得更有效?

  要想有效地指导课堂朗读,我想必须有学生充足的预习作为积淀。为此,就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教给他们明确具体的预习方法:如课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处理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课文至少读几遍,每一遍要达到什么要求等。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预习和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朗读的指导效率。

  在课堂上,首先要点燃起学生朗读的激qing与欲望。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引导评价语就很关键了。只有给予了学生准确和发展性的评价,赋予学生朗读的成就感,才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欲望。其次,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朗读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参与,不再失落。第三,要给不敢举手的学生朗读表现的机会。因为,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想表现自己的,只是缺少了站起来的勇气而已。第四,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入情入境,读出情感。第五,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特色。

  3、困惑:现在我教的是一年级64个人。人数比较多,尽管我用了多种方法训练孩子们的朗读。从入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展了亲子阅读,(每天看一个故事,每学期背诵15首古诗)孩子开始由于识字量有限,我们就建议家长给孩子们每天讲一个故事,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就让家长给孩子买一些拼音读物,让他们每天自己读一个故事,现在孩子们已经会阅读小故事了,而且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了,蒋子硕同学就说,老师我现年睡觉之前我不看一会书就睡不着觉,郑然同学说:老师我每天不仅看书可以自己看了,而且古诗背诵了35首;姚慧静同学的记故事本已经记满2个横格本了……..

  通过半个学期的积累,再加上课上采用了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感觉还是不很理想,对像《邓小平爷爷植树》这样的课文,感觉还是不很理想,两节课下来,感觉孩子们朗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不太高,对于这样的课文如何处理??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师:同学们喜欢这个句子吗?

  生:我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蔷薇的美丽。

  生:蔷薇不仅色彩鲜艳,还芳香扑鼻,所以我喜欢。

  生:这句用词准确,如一丛丛、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都很形象。

  生:这句从数量多,色彩艳,香味浓三方面描写了蔷薇和美丽动人,所以我喜欢这句话。

  2、“涝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再来轻轻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遍遍读句子)

  生:我觉得蔷薇遭风雨摧残,真令人同情。

  生:我从花瓣的凋落,看出蔷薇的弱小 和可怜,使人觉得非常惋惜。

  生:这句写出雨中蔷薇的悲凉无助,和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同情它,我很喜欢这个句子,我想有感情地来读一读。(生配乐有感情地读)

  师: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你看,他们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看到此情此景,(生观看课件)你会想到什么?

  生:多么可怜的花儿,多么无情的雨呀!

  生:我想到了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我想要是这时雨停了该多好呀。

  生:我想我要是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我要去为这些美丽的花儿挡住雨。

  声:我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不同,我想花儿也需要雨水,只有在雨中它才会更美。

  生:我想花儿一定会战胜暴风雨的,雨停了还会长出新叶,开出更美的花。

  ……

  师:此时的蔷薇花在莎莎眼里是弱小的。那在你的眼里,什么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眼里,任何一种小动物,花草等植物,以及弟妹、长辈、孤儿等都可能是最弱小的。)

  生:在我眼里,小蝌蚪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保护他们,劝阻那些抓小蝌蚪玩的同学。

  生:在我眼里,我的小表弟是最弱小的,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会帮助他。

  生:在我眼里,灾区那些失学的儿童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节省零花钱,把它们存起来寄给那些孩子。

  生:在我眼里,敬老院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是最弱小的,所以我会在有时间的时候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

  ……

  【反思】

  训练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更是情感熏陶的过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我惊喜地看到、听到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体会,他们的发言是精彩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求答案的唯一,看重的是学生的自我感悟与自我发现。此时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向学生灌输“要同情保护弱小者”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在学生眼中盛开的花儿是美的,雨中的花儿是弱小的也是美的。他们自觉产生的保护爱护弱小的行为更是美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充满爱心、关怀。在学生的这些宝贵独特的感受中我也感受到花美人更美!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野蔷薇 簇拥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聊天 

  倾盆大雨 递给 垂着头 显得 娇嫩 掀起 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相机板书。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⑴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⑵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⑴ 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⑵ 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五、教学剩下的几个生字

  夏 应该 摸

  1、让学生观察字形,说一说如何记住他们。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

  (爱心)

  【练习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了(         )

  2、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         )

  3、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保护了(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小故事,文章用质朴的言辞和亲切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有趣故事。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整堂课我采取以读为主,读写结合,想象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我让学生分两部分感悟学文。1、感受野蔷薇的美丽弱小;2、萨沙是否弱小。教学效果不错。

  1.以读为主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想象体验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让学生对比两处写野蔷薇,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实践来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到蔷薇从美丽动人到可怜无助的变化。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

  3.联系生活

  当学生读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我让学生假想,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亲身感受,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我还让学生说说什么又是最弱小,你又会怎么做呢?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学时或许是我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许是我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够,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同学举手发言,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继续努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是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一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来骄傲地说出的话。

  在教学时,我就从课题的题眼着手,设置悬念,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呢?从而深究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后,我总觉得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是从认识上,情感上,让学生明白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看似热热闹闹,课堂上学生理解到位,表达很清晰,教学思路也清楚,可是教过后总觉得学生就单从情感上认识上体会文章,感悟内涵,似乎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缺少什么,在这样浅显易懂的文章背后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教者去深思。

  在课后同王相连组长,王校长的交流中,我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几遍,就能理解和体会,那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在学生已经拥有的基础上再走过场呢?回答是肯定的!不需要,决不能在课堂上浪费时间!那怎么样去教学这样一读就能懂的课文呢?

  我又重新审视,研究其课文的结构,每一处的设计,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处的设计都是精彩的,必不可少的,而且前前后后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虽然教学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在文中找出值得讨论的和疑惑的地方,让学生去深究后体会。比如: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然后有妈妈再给萨沙,而不是直接有爸爸给萨沙呢?再比如: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五年级的托利亚和四年级的萨沙呢?文章中两次写到了蔷薇花,这样写有什么用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去研究,去感悟作者的用意,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知道保护弱小的道理。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文章写作的特色,学习大教育家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岂不更好?

  教学相长,在教学后反思,对促进今后的教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后多多反思,多多思考自己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样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一出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哥哥托利亚,托利亚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这件寓意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男孩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快乐和美好,所以他去保护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以为有爱而变得 勇敢、变得坚强。

  本节课我注重了 以下两点:

  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

  “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

  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 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 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过保护吗,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关键词】:弱小   大雨如注   保护   滂沱大雨

  【教学背景】: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 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时,故意把“不”字不写,板书成《我是最弱小的》。

  师:今天我们来上第十四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举手:老师,老师您写错了,课题应该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笑着说:“老师这么写,行吗?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行,因为这样就表示课文中的萨沙很弱小,很自卑。

  师:你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能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体会。

  师随机生问:你觉得你是最弱小的吗?

  生笑笑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再次抽取询问同样的问题(学生自己回答)

  师:刚才大家都说自己都不是最弱小的,那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到最后谁是最弱小的,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中的萨沙也这样说……生补充“我不是最弱小的”,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萨沙,看他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这篇课文的标题一目了然,体现主题,透过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生:时间、人物、事情

  师:谁还有补充?

  生:天气    (师你真是一位读书认真的孩子)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细节与伏笔)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萨沙说,他不是最弱小的,他用一件什么事来证明自己呢?让我们随着他们一家人来到森林里去看看吧。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森林里怎么样?他们一家人都在做什么?

  生:森林里很美好美好。师:你来读一读吧。生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森林的美好的?

  生:作者描写了蔷薇花,如“一丛丛”“芳香扑鼻”……(师你真是一位细心的孩子)

  师:真是景美人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四、学习三至八自然段

  〔精彩片段一〕

  1、感受雨中情境

  师:可是,是什么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面?

  生举手回答:是雨

  师:这场雨有什么特点?

  生:这雨很大

  师:你怎么知道的?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大雨如注”

  师:“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注”是灌进去的意思。“大雨如注”呢?形容雨下得很大。你们听,你们看(出示视频感受)

  师: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与它意思相近?

  生:“滂沱大雨”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吗?

  生:倾盆大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你真是一位善于积累的孩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形成契合点,并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2、学习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对话。

  〔精彩片段二〕

  师:大雨来临雨中萨沙的一家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

  生:他们在让雨衣。

  师:他们怎样让的?生读课文

  师:小组讨论思考妈妈为什么给托利亚而是给了萨沙?他们的行为要告诉我们什么?又让萨沙明白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在暴风雨中,爸爸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萨沙要保护弱小。

  a、屏显: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件雨衣显真情  父母的心意你们明白了吗?萨沙明白了吗?

  生:萨沙一家很幸福,爸爸关心妈妈,妈妈关心孩子。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很温馨的环境。生:爸爸保护妈妈,妈妈保护孩子。

  生:萨沙看见爸爸妈妈保护弱小,自己不愿意做最弱小也要去保护弱小。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

  师:还有哪一句?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师:妈妈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看出妈妈爸爸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要懂得关爱弱小的事物。

  生:妈妈在教育孩子,如果每个人都互相关爱,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细致,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这段雨中的对话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环节意在集中体现这一原则。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研读课文使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

  3、学生分角色读  教师指导读

  师:妈妈的意思换句说法就是?(换成陈述句)

  生: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

  师:你说的很好这是妈妈对萨沙的鼓励也是激励啊!让我们再来读 

  师: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萨沙同意吗?如果你是萨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从这句话看出他不情愿,不服气。

  生:萨沙虽然人小但是他可不想做弱小者,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师:你分析的很好能够走进任务的内心世界,听了妈妈的话,萨沙会怎么想?

  生:我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我一定要保护一种东西,就像爸爸保护妈妈、妈妈保护我一样。

  师:此时此刻大雨中的野蔷薇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请你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生: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雨中的蔷薇非常可怜。

  生:蔷薇非常娇嫩,没有能力抵抗暴风雨的打击。

  师:还有谁要代雨中的蔷薇说话?(读后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雨中的蔷薇是多么的弱小啊,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向我们求救。

  师:面对雨中的蔷薇花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生:我们要保护蔷薇。

  师:怎样保护呢?

  生:打一把伞给它遮雨。

  生:把雨衣盖在花上。

  生:把衣服脱下来盖在花上。

  师:大家的想法就是作者的想法,关爱弱小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美好的感情。

  师:小组讨论  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

  4、齐读第七自然段

  〔精彩片段三〕

  生: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他真了不起!他找到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他只是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十一岁的小男孩呀,可他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弱小的眼睛,拥有了一颗勇敢保护弱小的心灵。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腾起一股敬佩。

  师:现在,萨沙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屏显“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你听懂了萨沙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我现在保护了比我还弱小的蔷薇花,我就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这样的意思,不仅可以表现在声音上,还可以表现在脸上,谁还能再来读一读萨沙的话?

  生:(骄傲地)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生:(神气地)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生:(自豪地)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萨沙那么骄傲,那么自豪,因为他?

  生(齐答):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

  师:此时你认为“弱小”是专指人吗?

  生:花草树木

  生:小动物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弱小”不仅仅指人而且指动物或是植物。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五、总结升华 渗透情感教育。

  师:同学们,有一首歌唱得很好 你听(播放音乐)从歌声中你听出来什么?

  生:从歌声中我听出我们从小就不愿做弱小的孩子

  师:那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有一次我们家来了个两岁的婴儿,我扶着他走路。

  师:两岁你就扶着他走路,你真伟大。你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家有只小狗老欺负小猫,每次他欺负小猫的时候我就说他。

  师:你真厉害,你能跟小狗交流,它明白你的意思吗?

  生:明白,它知道我是在保护它

  师:是啊,我们都不是最弱小的可是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弱小的人和事物,也有许多有困难的人,它们都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请你伸出你的双手,用你的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同时也希望你们不甘弱小,做生活的强者!因为——

  生(大声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真的有震撼人心的感觉)

  师:(激动的)这节课让老师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一群不甘于做弱小者的孩子。孩子们因为我——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对我们都不是最弱小的所以我们要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给予爱比接受爱更快了!带着爱心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六、教学反思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对课文理解到位,表达很清晰,教学思路也清楚,环节紧凑,基本上体现了“四常规”的要求。真实、朴实、扎实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协统一的课堂气氛。可教过之后细细反思觉得今后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在教学设计方面还要更加多的预设到学生的反应,在设计的环节上,要更灵活。各个环节过渡上要讲究语言的简练、呼应,帮助学生训练思维的连贯性。如让学生体会雨前、雨后的蔷薇花的感受时,应该说出原因。在这里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急于求成,好多问题没有展开

  2、课中还是不敢放手相信学生。教学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在文中找出值得讨论的和疑惑的地方,让学生去深究后体会。比如:文章中两次写到了蔷薇花,这样写有什么用吗?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去研究,去感悟作者的用意,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知道保护弱小的道理。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文章写作的特色,学习大教育家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岂不更好?

  3 、语文的教学节奏还应该进行提高,这种教学艺术要体现在教程的安排上,力求动情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

  4、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简略化、自然化的、巧妙化、精彩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2、师导语:与狮子相比,兔子是弱小的,与年轻人相比,年迈的老人是弱小的,你还能举例说一个这样的对比吗?

  (与老虎相比,小羊是弱小的……)

  3、可有一个人却不甘心做最弱小的,他是谁(萨沙)

  4、谁来做做萨沙说说这句话?

  5、学生说读课题,(教师相机:你强调哪个词?“我”——不是别人,是我

  你说的时候强调哪个?弱小——我不是最弱小的,那我是强大的,还有比我更弱小的)

  6、萨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二、新课讲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想一想,萨沙是在什么情况说这句话的?

  2、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

  3、预设:

  萨沙是为蔷薇花盖上雨衣说的

  萨沙是在保护了蔷薇花的情况下说这话的。……

  4、出示雨中的蔷薇花的语句:“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毫无抵抗能力。”

  谁来读读萨沙在雨中护花的情景:

  重点指出:滂沱大雨,这个词语怎么理解?(指生说雨下得大,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雨下得大的意思: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在这样大雨滂沱的天气下,再来读读蔷薇花,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想:蔷薇花弱小无助、可怜、娇小)

  是呀,在风雨的摧残下,蔷薇花显得那么的可怜无助,可在滂沱大雨降临之前,他们又是多么娇艳动人。

  5、出示:蔷薇美丽动人的语句:“林中旷地附近长着……芳香扑鼻。”

  一丛丛、粉红、芳香扑比,数量多、色彩艳丽、香味浓

  指生读,读出自己心中的喜欢,心中的美。这是多么美好的一道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美丽的蔷薇花吧!

  6、粉红娇艳的野蔷薇美丽动人,但是它却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看到在风雨中受尽摧残的花儿,此时此刻你想做点什么?

  (预想:用雨衣盖在他身上,撑一把伞,搭个帐篷,

  萨沙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萨沙朝着……”

  用了哪两个动词:掀、盖

  7、谁来读读,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词,在来读读。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掀开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为什么这么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萨沙对蔷薇关心、爱护,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保护弱小的义务)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这朵朵弱小的蔷薇花吧!

  8、在萨沙和同学们的眼中,蔷薇花是弱小的,在爸爸妈妈眼里,谁又是弱小的呢?

  9、下面我们来读读妈妈与萨沙之间的对话。

  学生自由读,3、4、5、6、8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0、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人都要帮助、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文中有没有体现出保护的行为来呢?

  (爸爸给妈妈雨衣,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

  板书:让雨衣 爸爸——妈妈——萨沙——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1、师:从让雨衣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真诚爱心的传递,给人幸福和温暖。这又是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线。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妈妈这话中隐藏的深层涵义。

  12、萨沙不甘示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弱小的。

  指生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就是想告诉妈妈什么?(自豪、自信、高兴)

  让我们满怀自豪之感读读。

  分角色朗读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补充妈妈的话)

  萨沙终于明白了妈妈的那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

  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弱小可爱的生命,盛开的鲜花、碧绿的小草、活泼的小鸟、白兔、松鼠等大呢感,还有海洋中的小鱼、小乌龟、螃蟹,以及身边的弟弟妹妹、年迈的爷爷奶奶。你们心中谁又是弱小的呢:你又会怎样保护他们呢?

  (可手写,也可口述)

  三、激qing总结: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难怪小小的萨沙会用实际行动在证明: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教师个案: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自然段。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想想: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讨论) “弱小”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 读三遍)

  自读:不会、不熟的生字。

  教师个案: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你来开,你来开

  :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认读词语: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

  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读对了 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⑸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萨、芬、芳)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末: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提示点、提的写法。芬芳: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教师个案补充: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投影出示)夏天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蔷薇 簇拥 聊天芬芳 扑鼻 应该 娇嫩 摸了摸五、重点识记(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

  教师个案补充: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说说你的 理由。可是课文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二、朗读感悟。

  学生读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老师的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是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读: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解:结合词句,解词义。

  c)想: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d)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自由搭配,合作探究)

  学生悟

  1、合作读(自由组合,可以是分角色,提问式、表演式。。。。。。)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三个问句:

  A、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B、“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C、妈啊,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感悟萨沙不甘弱小的心理)

  两个感叹句:

  A、!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B、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3、对比阅读感悟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A、读1-2段感悟: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的美。

  B、读第3段感悟: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

  保护板书:雷雨——妈妈———弱小(萨沙)—— 让 保护

  更弱小的(野蔷薇) (保护弱小的,那么你便拥有了一颗不弱小的心。)

  教师个案补充:1、默读课文,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⑴教师可抓住“簇拥”“第一朵”让学生感悟萨沙虽然那么小,但他多么善于发现,关爱身边的小事物。

  ⑵教学罗兰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⑶同学们,就让我们当一回善于发现,关爱小事物的萨沙吧!

  朗读萨沙的话“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出示句子: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⑴比较异同。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此时的蔷薇花最需要什么?假如你就是蔷薇花,你会怎么说?

  ⑶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怎么做?

  ⑷萨沙是怎么做的?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比较句子:①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②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轻轻地”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⑷朗读这句话。

  3、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

  ⑴ 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⑵全班交流,指导好萨沙的3句问话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①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②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⑶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对话。

  三、积累(投影出示)

  好词: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教师个案:

  三、总结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

  2、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 ?连读三遍课题。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4、小结:

  四、练读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拓展练习: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板书设计 :

  爸爸妈妈 关 爱 托利亚 保护 萨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蔷薇花

  作业 布置: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案例: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教学已近尾声,我正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萨莎的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莎呢?”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不少孩子说:“是啊,他直接给萨莎好了。”又有一个站起来说:“萨莎的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先给托利亚呢?”我被他们问住了,他们也把自己问住了。好在离下课还有十来分钟,我决定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我说: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课前没有想到,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吧!我们都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先静静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教室里安静下来。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他说:“我想,也许是因为萨莎的爸爸最爱自己的妻子。”不少学生暗暗窃笑。又有一学生说:“也许是萨莎的爸爸就坐在萨莎妈妈的旁边,他就随手给了萨莎的妈妈。”随手?我忽然有所感触。

  我问: “萨莎妈妈是怎样回答萨莎的问题的?”

  学生齐答:“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我问: “能不能改成‘每个人都要保护最弱小的人’?”

  生答: “不行,意思是不一样的。妈妈说的意思是比我们弱小的人,我们就要去保护。而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定要保护最弱小的人。”

  “那么,萨莎的爸爸一定要把雨衣给萨莎吗?”我紧接着问。

  沉默片刻,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明白了,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就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是随意的,只要是比他弱小的人,他就会去保护。那个人是不是最弱小的,他没有去研究。”

  “对呀!妈妈没有把雨衣给托利亚也是这个原因,妈妈并没有去分析,接下去是谁,该保护谁,当她身边有需要她保护的人,她就去保护,至于有没有按顺序,是不是最弱小的,她没有去想那么多。”一位学生兴奋地说。

  “可是,保护最弱小的人,难道不对吗?”有几位学生提出质疑。

  同学们面面相觑。

  “那么,谁是最弱小的呢?”我轻轻地问。

  “是萨莎。”

  “不对,是蔷薇花。”

  “不,一定还有比蔷薇花更弱小的,像风雨中的小草,小虫。”

  “老师,我明白了,如果我们一定要保护最弱小的人,那么,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谁是最弱小的,这样,我们就一直在寻找,而没有行动。”一位学生响亮而激动地说。

  没等我说什么,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所以,当我们身边有需要我们保护的人或物,我们就应该马上以实际行动去保护他,而不是一味地去等待那个最弱小者出现。”这位学生继续补充。掌声再次响起,我被感动了,这朴素的话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你说得太好了,让老师深受启发,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受启发。是的,我们谁也不是最弱小的,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去保护、去帮助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不要再等待,付诸行动吧!”

  “好! ——”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满意地站起来。

  反思:

  一个完全超出预设的问题,一个争议纷纷的课堂,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让我和孩子们欣喜地得到了一份意外收获。回顾这个小小的教学片断,发现它竟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这生命活力来自哪里呢?

  一 、问题生成有火花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理念,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辨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说实话,课前我只觉得这篇课文挺简单,真没想到学生们会提这样一个问题。然而他们提出来了,问题很实在,很有针对性,找到了课文的“矛盾”之处。是的,我们中国的父母在突遇暴雨时,肯定会把雨衣给自己的孩子,而文中的爸爸却把雨衣给了自己的妻子,这让他们不解。还有的学生根据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认为应该先给托利亚,再给萨莎,也有一些道理。那么是作者偏心呢,还是糊涂呢?学生有探求答案的强烈欲望,直觉也告诉我这个问题值得探索,于是我就把他放大处理,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寻求合理的解释,实现新的突破。

  二、平等对话有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师生进行对话,既需要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

  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学生大胆地向课文质疑时,该怎么办呢?我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告诉他们,所以我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探究,形成了平等对话的氛围。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虽然不太合理,却启发了我,这“随手一给”不就是回答问题的关键吗?然而光有一个“随手一给”是不足以解开学生疑惑的。我顺势而问,妈妈是怎样向萨莎解释的,让学生再一次去体会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学生受了我的启发,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这时,又有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难道保护最弱小的不对吗?”说是提问,其实是不服,他们觉得爸爸就该把雨衣给萨莎。于是我问他们 “谁是最弱小的?”他们先说萨莎,后说蔷薇,最后说不出来了,教室里沉默了。沉默之后,他们跳出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实现了新的突破,终于发现“受保护者是不是最弱小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交流启发了我,我的点拨启发了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思维发生碰撞,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

  三、情感陶冶有收获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狭义上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熏陶人的感情、性格、人格,培养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表面是“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莎?”实际是我们的孩子总是得到父母无私的爱,很多父母总是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护孩子。孩子在这种关爱中,习惯了,麻木了,在他们心里觉得父母就该这样对待孩子,不这样做,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孩子太习惯被爱,而忽略了去爱别人。通过讨论,通过反思,通过争论,他们明白了保护任何一个弱小者都没有错。于是,同情由自我走向他人,爱由狭隘走向博大,价值取向由单一走向多元。

  而学生的另一个问题“保护最弱小的,难道不对吗?”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同情心,却总是没有行动,为什么?因为我们常怀疑:这是最弱小的吗?我要帮助的是最可怜的人。于是,我们等待,等待,再等待,却迟迟没有行动。“谁是最弱小的呢?”学生们由争论到顿悟,终于明白: “如果我们一定要保护最弱小的人,那么,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谁是最弱小的,这样,我们就一直在寻找,而没有行动。”并进一步体会到:“当我们身边有需要我们保护的人或物,我们就应该马上以实际行动去保护他,而不是一味地去等待那个最弱小者出现。”孩子那极朴素的话里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欣慰我和孩子们将那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讨论到底,这对他们今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导向作用,他们如果记在心里,将受益终身。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随机出示句子)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它的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随机学习 “弱”,师提醒字的写法。

  二、 释题问难,感知文本。

  1、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准词语:闷热    掀起    倾盆大雨   娇嫩纤弱

  5、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过渡: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吧!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嗯,一场大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②指导朗读。

  师:这时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③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当你们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 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那就赶快读读3——6自然段,来弄明白吧。

  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小组交流。)

  6、 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师: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指名回答)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那你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呢?

  3、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相关内容: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改编之我见(精选1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一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时...

  • “猜”出精彩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琐思(精选13篇)

    “猜”出精彩——《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琐思作者:江苏省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李涛转贴自:江苏省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点击数:101“猜”出精彩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琐思江苏省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李涛“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通用14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好描写野蔷薇的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分角色读好母子间的对话。2.理解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自觉保护弱小者,并学习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案(精选16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 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精选17篇)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6篇)

    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8《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一(原创)第一课时一、讲述故事导入 1、检查预习 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 《我不是最弱小的》导学案(通用17篇)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2.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 《我不是最弱小的》探究活动(精选14篇)

    【探究目的】通过少先队员帮助盲童过马路的哑剧表演,强化学生助人为乐的观念,诱导类似的行为和美德。【探究步骤】1、挑选一名女生扮演盲童,四名学生(二男二女)扮演做好事的少先队员。...

  • 《我不是最弱小的》案例分析(精选16篇)

    案例题旨:《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编者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改写。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的一句话,也是作者鼓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的说的一句话。...

  •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通用15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教学模式:初读划关键词句——品读体验文本情感——感情朗读加深感悟——积累迁移表达情感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

  •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