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发布时间:2019-10-14

齐桓晋文之事

3、胜负预测法。

预测式读书方法有多种,可以预测文章的内容,包括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人物的命运和归宿,物质的现在和将来;也可以预测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 ,议论文,可以预测论证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也可以预测论据的取舍和安排,还可以预测作者思路的曲折变化。预测法的第二步是对比原文,分析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同或错误的地方。第三步还可以闭上原文,重新回忆一遍,从而加深理解。

课文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的主要目的是让梁齐宣王接收“保同而王”的王天下的思想,但是齐宣王却没有信心,谈话当然不会很顺利,那么孟子能不能取得成功呢?阅读时可以一步步作预测,看了孟子的话,预测齐宣王的反映,或者,看了齐宣王的话,预测孟子的反映。浙江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收视率的文艺节目“人生ab剧”,采用观赏一节,讨论一节的方式进行,生动有趣,悬念丛生,每一个场上的和场外的观众都能投入到对剧本的分析和探讨之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篇课文很长,如果不读出一些趣味来,那真是一件受罪的事,而事实上,这篇课文却是很精彩的,难道不值得我们花点心血去研读吗?

三、重点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和严密的理路

化解: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发扬仁术,放弃霸道,阐述了“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首先必须弄清课文严密的理路。

课文篇幅较长,表面上散漫无纪,实际上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后,才展开孟子的仁政蓝图,令齐宣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气势磅礴,十分严密。

2、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是理解文章的又一重点

化解:要看清文章的三个波折。

第一个波折: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说,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个波折: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

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 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波折: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

10页,当前第212345678910
齐桓晋文之事 相关内容:
  • 18 齐桓晋文之事①

    18 齐桓晋文之事①《孟子》 孟子所处的时代,统治者“以征伐为贤”,各诸侯国竞相“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以致“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则提倡“仁政”,反对攻伐。...

  •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 17.齐 桓 晋 文 之 事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 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 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 齐桓晋文之事..

    邓浩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 齐桓晋文之事..

    南华一中:卞育能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教学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讲析教学...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 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 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 齐桓晋文之事

    一、课文悟读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活动于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也曾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但和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也百不一售。本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

  • 齐桓晋文之事

    [情感目标]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认知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 齐桓晋文之事(教师中心稿)

    邓浩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 齐桓晋文之事(网友来稿)

    蓦然回首课题齐桓晋文之事备课人吴蕴阁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日期12.5重点难点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授课方法诵读讲析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1、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

  •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网友来稿)

    朱兵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保”“爱”“道”等重点词语;2、掌握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倒装句);3、培养学生在...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恒晋文之事》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 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 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通用13篇)

    齐桓晋文之事●说 课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活动于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也曾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但和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也百不一售。本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

  •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通用10篇)

    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学习时数 二课时学习过程: 一、 关于孟子: 1、 孟子其人...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