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发布时间:2019-09-10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

——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

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

2、特务统治

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3、八股取士

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示《举子看榜图》)

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控制

评价: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2页,当前第112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相关内容:
  •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案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

  •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内容标准〗〖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2.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知识梳理】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 流域的 省 市,距今约 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 的房子。...

  • 第18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3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归纳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理解分析认识升华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

  •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 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学习 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知识要点1.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2. 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 封建专制的加强(精选2篇)

    第一节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 军机处的设置;文字狱2.思想认识军机处和文字狱是清王朝在政治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3.能力培养① 清朝前期政治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 政治特点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 七年级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