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分糖果》教案(精选12篇)

《分糖果》教案

发布时间:2023-01-26

《分糖果》教案(精选12篇)

《分糖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这时,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 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师:记录表完成了,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他的方法合理吗?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1 1 1 1 1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第四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2 2 2 2 2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4 4 4 4 4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大家把学具快速收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不同的方法。请观察不同方法,这里一定有和你一样的方法,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师:“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再大一些的数目,你还能平均分吗?想试试看吗?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根,还剩 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 1 1 1 1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5 5 5 5

  第四次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 5 5 5 5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2 2 2 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如:这个小组很会合作,不但会分,而且用口诀算得清,算得快!这个小组记录真认真,汇报的很有序!……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再问一下第一次不是分10根的小组,你觉得第一次分10根的方法怎么样?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

《分糖果》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的数量比较多时,学生不能一次就进行平均分.

  教具准备:糖果,豆子若干,记录表,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是动物乐园中老虎大王的生日,5只小动物来给大王祝寿,虎大王拿出20块儿糖让小猴子分给大家.

  小猴子拿到糖后只给其它小动物每人分一块,剩下的全归自己,这时小动物们都非常不满意.

  2,于是虎大王想请小朋友们帮助小猴子,想出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好办法,并把糖果重新分.

  二,学生分组活动——分糖果

  1,每组有20块儿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儿 (小组合作)

  2,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表里.

  3,学生展示平均分和记录的结果,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分.

  三,学生上机操作——分小棒

  1,创设分小棒的情境.

  虎大王看到同学们很快就把20块儿糖果进行了平均分,便觉得分"20"数字太小,太简单了,于是就出了一道更难得题让小朋友们做——分100根小棒.

  2,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然后分小组上机操作——分小棒.

  ⑴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根

  ⑵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根 还剩几根

  3,学生展示上机平均分和记录的结果,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分.

  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学生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所特有的吸引力之下,可以使孩子们很认真的进行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每个人得到了很好的定位,很愉快的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教 学 过 程

  预期目标

  四,数学游戏——抓豆子

  1,创设情境

  虎大王对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抓豆子.

  2,游戏规则

  ⑴同桌两人合作玩这个游戏.

  ⑵其中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3份,在得3分,以此类推.

  ⑶同桌两人轮流做几次,得分高的的获胜.

  五,布置课后活动

  1,画一幅有关平均分的画.

  2,调查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调查自己喜欢的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分糖果》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

  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页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要求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分法多样化。但是,单纯的分一分学生已经分得太多了,觉得很没意思。因此,本节课创设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日party”这一情境,并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参加到为“生日party”分食品这一活动,唤起学生“主角”意识。

  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分食品”的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将不同数量的食品平均分成六份和将一把黄豆平均分成若干份,亲身经历和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糖果》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分糖果》是北师版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3课,教材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

  教师准备

  分糖果挂图,分糖果记录表(4~5张),分小棒记录棒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黑色彩笔,磁扣若干。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怎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内容。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

  师: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板书课题:分糖果)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板贴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图中还有20块糖果。

  生2:我来补充,图上有5个小朋友。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我提的问题是“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师: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1:分一分就知道了。

  生2:没有糖果怎么分?

  生3:用我们手中的圆片、小棒等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吧。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孩子,了解到学生有的四次分完,也有的两次分完,还有的一次分完。与个别学生简单交流,先分完的孩子相互说一说分的过程。

  3.记录活动过程。

  (1)示范记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学生到前面做好展示准备。

  师: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分的过程,我们可以记录在表格上。(出示表格)

  师:怎么填呢?

  生1:第一行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每次每个小朋友分到的小棒根数。

  师:现在让这名同学再摆一摆,我们一起帮他来记录好吗?

  学生在展台上边操作边介绍分的过程:我是先给每个小朋友1根,第二次又给每个小朋友2根,这样分了四次,正好分完,每个小朋友就分到了4根。

  师:现在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

  生1:用表格记录更简便了。

  生2:是的,表格比图看得更清楚了。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

  学生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

  (分法一(刚才示范记录的方法),分法二,每次分2个,两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3个,第二次每人分一个;分法四:每人分4个,一次分完。)

  4、活动后交流比较。

  师:请观察这些分法,谁愿意介绍一下?

  生1:我是这样分的,每次给每个小朋友1根,这样四次分完,每人最后分到了4根。

  生2:我是每人每次两根,两次分完,最后每人分到4根。

  生3:我是先每人分三根,分掉了12根,还剩下4根,再每人一根,两次分完,结果是每人分4根。

  生4:我给每个小朋友分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了,所以每个小朋友分到了4根。

  师:你一次分完了,真快!你是怎么一下想到每个小朋友分4根小棒的,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来算出来,每人五根,四个人正好二十根,所以,我直接给每个小朋友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

  师:还有和他分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请一名学生说一说他的分法。

  生2:我也是用乘法口诀算出每人分五根,所以也是一次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咱们来回顾一下,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有的是一个一个分的,有的是两个两个分的,有的是四个四个分的。不管怎么分,我们都是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颗糖。当然方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生1:我喜欢第3种,一次分完,简便。

  生2:我喜欢第二种,一根一根分,不用算就能分,而且还能把格子都填满。

  生3:这个表格是用来记录过程的,怎么分的就怎么记,不一定要填满的呀!

  生4:第二种太麻烦了,我也喜欢第3种,用口诀帮助分,多快呀!

  ……

  师:那好,你能用你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说一说怎么分。

  师:(出示50根小棒)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法。

  2.小组活动。

  师:那你们能边分边记录分的过程吗?谁来记录呢?

  生:我们小组分工吧!

  引导学生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检查员和汇报员),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后开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

  3.交流反思。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的分法,(分法一:第一次和第二次每人各5根,第三次每人2根,三次分完;分法二:第一次每人10根,第二次和第三次每人各分1个,三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10个,第二次每人分2个,两次分完;分法四:每人分12个,一次分完。)

  教师将这些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组1:我们小组是先每人分5根,四五二十,分掉了20根,再每人分5根,又分掉了20根,还剩下10根,接着每人分2根,又分掉了8根。这样一共分掉了48根,还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2:他们小组第一次每人分5根,还不如第一次每人分10根呢。这样分掉了40根,还剩10根,再每人1根1根地分,共分三次,分掉了48根,还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3:那第一次分10根,剩下10根后,每人就分2根呗。二四得八,还剩2根。两次就分完了,不是更快吗?我们小组就是这样分的,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4: 我们小组先想每人分10根,可是一算,能分掉40根,还有剩余。就想到每人再多分一些,这们试下去,每人分12根时,只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3:那不也是先想到分10根,然后又分的2根吗?

  组4:对呀!我们就想第一次多分些,剩下的少,接下来不是好分吗。

  组1:是呀,你们几个小组都是先分的10根,这样便于口算。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我们原来的分法太慢了。

  师问组1: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

  组1:我们想第一次分10根,这样分两次就能分完。

  师: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疑惑:可是你们都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

  生1:再分就不一样多了,就不是平均分了。

  生2:剩下的根数不够4根了,当然不能再分了。

  师:我们还有一个小组是6个人的,请你们说一说分的过程。

  组5:我们是先每人分10根,发现不够分。于是,每人分9根,还是不够分。直到每人分8根时,分掉48根,剩余2根。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到8根,还剩2根。

  组5:我觉得这个小组分得很好,先用10试试,不行再改。虽然人多,分的也很快!

  师小结:看来,无论分的数目小还是数目大,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在平均分的时候,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有剩下的,有剩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还能不能继续分下去。例如我们可以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我们可以把50平均分成4份,每份12还剩2个。平均分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分得快一些;也可以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进行了两个活动,同学们有些累了吧?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

  1、明确游戏规则。

  师:想玩游戏,要先知道游戏规则。请同学们自读书上37页的游戏规则。(生自读书。)

  师:读懂了吗?谁愿意和老师来进行这个游戏?

  指一名生出来,师让生先抓。

  生1:我抓了6粒,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我得了3分。

  生2:得5分,因为6粒不但可以平均分成3份,得3分,还可以平均分成2份,得2分。一共得5分。

  师:原来她得了5分呀!那我可要多抓一些豆子,追上她。

  师抓豆子,不小心掉地上一粒。捡起来,一数共是23粒。

  师:我得了几分?

  学生随即都笑了:既不能平均分成2份,也不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老师得0分。

  师:看来,多抓不一定得分就多,关键看能不能平均分成2份或3份。同学们的手小,不要抓得太多,以免掉到地上去。

  2、学生同桌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

  活动中,一生告状:我同桌数着抓。

  师:你为什么要先数一数呢?

  生:我想抓6粒,或者是双数的,这样一定能平均分。

  师:你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不过,还是要按游戏规则进行,“抓一把”,要随意去抓。

  游戏后请一组生进行汇报。

  师:这个数学游戏有趣吗?还想玩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这些活动都是在平均分,而且我知道了平均分物品时,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还会有剩余的,不能再分了。

  生2: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速地完成分一分的任务。

  ……

  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大数目的平均分(板书副标题)。

  师:你在哪方面觉得有困难?

  生:在数目比较多时,太麻烦,易出错。

  师:那你建议老师今天布置什么作业呢?

  生1:回去找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还要做记录。

  生3:再背乘法口诀,乘法口诀太有用了。

  ……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下节课上交流。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豆子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分糖果》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分苹果》。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这一课也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也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关键: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问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许多客人,今天老师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小组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探究多种方法。

  2、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小组交流: 利用每组的12个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是怎样分的、每堆有几个?

  摆完后看看你组有几种摆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摆法最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使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二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感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方法多样化,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四、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把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

  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显示原型,它们分的虽然有差别,但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小结,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迁移拓展

  巩固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创设小兔分萝卜的问题情境,提高练习,创设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问题情境,、拓展练习,怎样站排,拓展多种排法,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地“游玩”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孩子们,你今天的表现棒吗?棒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课后延伸

  强化训练

  1、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预习新知

  分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

《分糖果》教案 篇6

  一、 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难点:表格记录

  二、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如何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学法

  1、 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

  4、 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

  (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

  1、 利用本课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

  组织学生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

  3、 教师小结: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糖。

  (三)、体验感悟

  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

  1、 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

  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分糖果》教案 篇7

  师:瞧,谁来了?

  生:苏娜!

  师:(课件)我有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分一分吗?今天我们就来帮苏娜分糖果(出示课题: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圆片来代表20块糖,动手分一分。(生动手)

  师: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几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几块?

  师: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法呢?

  生:我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一颗糖,还有剩,再给5个小朋友每人一颗糖;下面还有,再给5个小朋友每人一颗糖,还有剩,再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糖,正好分完。

  师:你分了——

  生:分了4次。

  师:噢,你分了4次,正好分完了。说的真完整!有和他分的一样的吗?(展示学生的分法)举起板来给何鑫看看,何鑫,瞧瞧他们和你分的一样吗?大家分的真不错,谢谢何鑫。有和他分得不一样,更快一些的方法吗?

  生:我是分2次的,第一次每个人先分2块,第二次每人再分2块,结果糖果就分完了。

  师:你为什么第一次每个人要分2块呢?

  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里的二二得四。

  师:(用手势横着指着学生分的糖果)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生:5个,是二五一十。

  生:分完还有剩。

  师:剩下的又怎么分?

  生:剩下的再给每个小朋友分2个。

  师:(展示学生的分法)徐老师发现还有分得更快的,你们知道天然是怎么发得吗?

  生:她是一下子分完的,一下子就给每人4块糖。

  师:天然,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天然,你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分给每人4块的?

  生:因为想到乘法口诀中的四五二十,所以我一下子就给每个小朋友4块的?

  师:噢,他想到乘法口诀的四五二十,(展示学生的分法并板书口诀)所以分得特别快,天然太了不起了。

  师:请大家先把板放一边。(发现还有一位学生举手想发言)你还想补充什么?

  生:我还有一种,我第一次给每人分3块糖,还剩下5块,正好每个小朋友再分一块。

  师:你是用几次分完的?

  生:用2次分完。

  师:噢,你也使用2次分完的。(展示学生的分法)刚才小朋友们有用4次分完的,有用2次分完的,还有一下子就分完的。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每人都分到了4块。

  生2:他们分法不同。

  师:找到了不同的分方了。

  生3:分法不同,他们每人都分到了4块。

  师:这是什么原因?

  生4:糖都是一样的数。

  师:噢,都是拿20块糖来分。

  生5:他们都是拿20块糖,竖着摆下来的,没有横着摆的。

  师:噢,他们的摆法都一样。不管我们用几次分完,都是拿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同样多的4块糖。

  (课件:苏娜谢谢大家,可是我又碰到了新麻烦,50根小棒想平均分给你们组的4个小朋友,该怎么平均分呢?)

  师:该怎么平均分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商量)

  量:小组里商量好怎么分了吗?大家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试一试,并且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这张表里。(生小组合作,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的?(师边说边记)

  生组1:我们是分3次的。每一次每人先分到5根,还剩下30根;每二次我们每人又分到5根,还剩下10根;第三次,我们每人分2根,还剩下10根;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好。(展示小组的分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组2:我们每人先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不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我们发现还剩2根。不够分了。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你们组呢?

  生组3: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分到10根,还剩10根;每人再分2根,就每个人分到12根,剩下2根。

  师:你们怎么想到每个人都分10根呢?

  生:4个人,每个人10根就40根。

  师:说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为什么分得方法不同,但每个组的每个小朋友最后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呢?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发现什么了吗?

  生1:都是拿50根小棒来分,分得次数不同,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生2:有的分3次,有的分4次,可是他们都是分给4个小朋友。

  生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所以每个人都分到12根小棒,还剩2根。

  师:哦,不论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一组都是拿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次分的一样多,最后每人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点击课件)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生1:就算方法不同,总数一样。

  生2:分得的数一样的,最后结果也一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了不少新本领。苏娜就请大家玩个游戏——走蚕豆棋。这个游戏需要同桌小朋友一起来玩,先听听游戏规则。(点击课件)明白了吗?徐老师抓了一把豆子,(4粒)我能走几步呢?

  生:2步。

  师:谢谢你,我走了2步,(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不能了。

  师:那要换对方来抓豆子了,(6粒)现在可以走几步呢?

  生:走3步。

  师:嗯,可以分成3份,(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还能走2步。

  师;还可以分成2份,再走2步。谢谢大家。同桌拿出蚕豆来试一试吧。谁获胜了?今天我们课就上到这,回家还能继续玩,小朋友们再见!

《分糖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教学难点:在分的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教学准备:圆片、5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分糖果。

  1、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把分的过程说出来。最后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 分糖果情况:

  ○

  ○

  ○

  ○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_____块糖。

  2、交流。注意: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生1:一人分一根,一直分到第5个小朋友,然后又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一根一根分下去直到全部分完。

  生2:我第一次每人分2根,用去10根,还有10根。我再分第2次,每人分2根,刚好分完。

  生3:我每人分4块,一次就全部分完。

  师:你一次就全部分完了,是碰巧呢?还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生:我想到了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每份是4,有5个四,刚好20个。

  3、小结: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聪明。

  二、分小棒。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

  1、要求:1、先分工,谁负责记录、谁发言、哪两个人负责分,其余的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边记录

  3、比一比,那一组最先分完。

  小组活动。师巡视。

  2、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剩下2根。有4个人分,每人分一根不够。不能平均分了。所以不能分了)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三、练习

  1、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2、把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3、24个同学排队做操,怎样排,每排的人数相同呢?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较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是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一定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平均分。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候还有剩余。

  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将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每个人,可以怎么分?

《分糖果》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分糖果》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结果要同样多.

  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合作,探究,交流”科学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大家看吴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糖果)

  对,如果谁做得好,就把糖果奖给他.

  下面我们就来“分糖果”.

  (快速点名)5位同学请上讲台,把桌上的糖果数一数,有多少块?(20块)

  师:下面的同学(同时)把准备好的糖果也拿出来.

  师: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分得的糖果必须是一样多)

  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

  点学生说分的结果.(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朋友分得4块)

  注意:训练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

  点学生说不同的分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①1块1块地分,分四步分完.

  ②2块2块地分,分两步分完.

  ③一次分4块,正好分完.

  ……

  学生说分法,教师边演示.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在黑板上粘贴,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在书p36页统计表中填出自己想的分的过程.注意不要忘了最后写结论:每人分4块.

  做完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玩具”收起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用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小组活动.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比赛,愿意吗?

  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凑足100根小棒,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快?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

  一、二、三……开始.

  (组长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每人差不多要出几根?

  如果不够的话,要补足;

  如果多了的话,要去掉.)

  (在分之前,每个人都要清楚:我们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

  分的是多少根小棒?100

  怎么才算平均分?

  最后结果有没有多的,剩的?)

  组长把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统计表拿出来,填写统计表时,先登记一下你们这一组每个人的姓名,写在表格(横着看)第一栏“姓名”的后面.

  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教师有意)设置的是不同的:

  (2人、4人、5人、6人、7人和8人)

  所以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每人分到 根,还剩 根.

  (正好分完,没有剩的,用什么表示?0)

  三、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的活动完成得真棒,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想不想?

  因为是两人玩的,所以老师先点一名同学上讲台来共同示范一下在演示的过程中,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起玩,把准备好的装着蚕豆的袋子拿出来;

  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多少个?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就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得3分;以此类推,看这一次他得了多少分?

  交换之后,轮流做几次.

  得分高的获胜.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

  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分的?

  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时间安排

  分糖果 ------------- 18~20分钟

  小组活动 ----------- 10~12分钟

  数学游戏 ----------- 8~12分钟

《分糖果》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分糖果。

  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的含义。

  2、经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重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

  难点: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具:课件、磁扣

  学具:糖果图片、统计表、小棒、豆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生日,他请来了几位小朋友,大家看看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淘气拿出了妈妈为他准备的20块糖果招待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看着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这个问题把淘气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分糖果”来帮助淘气解决问题。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索分糖果的方法。

  智慧老人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所以他决定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口袋。快看一看里面都有些什么?(5个圆片,20个糖果图片、一张统计表、一枝彩笔)

  看到这些礼物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仔细听一听智慧老人要对我们说些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个糖果图片代表20块糖果,先动手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统计表记录下来,你们能做到吗?)

  活动二:小组内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体验分法多样化。

  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开动了脑筋得出了不同的分法,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分法跟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吗?请你拿着你的记录表,互相说一说分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最多。

  活动三:汇报展示不同分法。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22222第二次22222方法1: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44444方法2: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11111第二次11111第三次11111第四次11111方法3: 。 每人分 4 块糖方法4: ……活动四:告诉淘气分的结果,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活动五: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刚才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出又快又好的方法去解决呢?课件出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本组的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根? (1)说一说可以怎么分。(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展示每组的记录表,教师肯定鼓励分法多样化。三、体验感悟数学游戏:分豆子。(课件演示游戏规则,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四、课堂评价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自我评价一下。五、实践应用1、调查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2、调查自己喜欢的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分糖果》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分糖果》教案(精选12篇) 相关内容:
  • 《分糖果》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分糖果》教学案例(通用15篇)

    【课堂场景】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分糖果与分黄豆,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样多”,以下截取几个镜头具体分析。...

  • 《分糖果》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教学内容《分糖果》是北师版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3课,教材36-3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 《分糖果》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 分糖果(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分糖果》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6-37页“分糖果”。教学目标:1、在分糖果、分花生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分花生体会将较大数目进行平均分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 《分糖果》教学案例(通用17篇)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2、过程与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分糖果和分100根小棒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策略的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 《分糖果》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 分糖果(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分糖果 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6-37页“分糖果”。教学目标:1、在分糖果、分花生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分花生体会将较大数目进行平均分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 分糖果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种体会除的含义。2、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体验分法的多样性,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教学重点通过几个步骤完成数量较多的“分一分“活动。...

  • “分糖果”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2、过程与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分糖果和分100根小棒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策略的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教材简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

  • 《分糖果》教学案例

    【课堂场景】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分糖果与分黄豆,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样多”,以下截取几个镜头具体分析。...

  •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