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小学教学反思 >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篇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篇

发布时间:2021-02-07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篇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一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用好道具、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景、兴趣导入为主。选自《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段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道具(手指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手指图,以及教师引导,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如何让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得生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对“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创新处理,在本课教学尽量能够体现以下几点:

  1、在上课期间充分的利用了道具,较好的运用了直观教学法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还可以把数学课与美术课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中紧贴主题,尽量地简化教学思路,使同学更准确、迅速的接受新课的学习内容。

  4、在探究中交流,经历口诀编写的过程。把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理解乘法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体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5、通过各种形式的的记忆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记住口诀,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6、 在练习中升华,深化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教师为学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老师的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二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时学习数学的方法,为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中,我从谜语引入,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手以后,利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曲,让学生为自己的这双小手而自豪,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时,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的形式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 、54和45、55的口诀,由学生自己编写。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的已有基础不同以致编出口诀的进度不一。编出的准确度也不同,在不对的口诀中我没有深究,让学生带着错,去进行探究规律的学习。

  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的生成是不同的,在听课是我不以学生答对为乐,而是全面关注学生,随机点不同的学生回答,从课堂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解决,在解决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编口诀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口诀。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严密,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训练。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篇 相关内容:
  •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就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要变传统的计算应用教学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育。施瓦布:如果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时力求改变原有...

  •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通用17篇)

    1、注重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自主、合作、探究。...

  •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2篇)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

  •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通用15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

  •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篇】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一《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

  •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后也要多反思自己,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

  •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一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注重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自主、合作、探究。...

  •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在此之前我们已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由于前面新知的铺垫,学生掌握了求"几个几"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这节课对他们应该没多大问题了,也就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编口诀了...

  •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

  •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5根小棒摆图形,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