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03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已知,谈话导入

  1.同学们,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让我想起了一位诗人叫——贾岛。齐诵《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出示这两首诗)

  2.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等。诗人为什么要把“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揭题。

  二、小组讨论,确定目标

  1、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的古诗了,那依据往常的经验,你认为通过这堂课的古诗学习,我们应掌握些什么呢?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4)推敲字词的奇妙。

  三、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1.指导读正确。同桌读,指名读。

  2.指导读出韵味。

  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叶绍翁)一起去“游园”,首先一起来推敲“不值”。 “值”是什么意思,(相遇)“不值”是什么意思?(没有相遇)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到朋友家的花园去游玩,却没有遇到主人。

  2.在游园的时候,诗人虽然没有遇到园主人,但看到了——苍苔、柴扉、红杏。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想谈谁都成。

  (1)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看插图)这样的门显得——简陋,但是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然而然,多么贴近大自然的本色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指名读第一句,齐读第一句。

  (2)苍苔。

  苍苔是在空气潮湿的时候贴着地皮长出来的苔藓。

  苔藓是什么颜色的呢?从诗句哪个字上看出来的?(苍)

  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连接到台阶,瞧,那隐隐约约的一点绿,生命力是那么旺盛。所以那么普通的小植物一定会让你感觉到春天充满了——生机!

  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眼前看到的苍苔绒绒的,可爱极了!

  指名读。

  (3)红杏。

  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

  叶绍翁的好朋友陆游也爱杏花,他在在诗中这样赞道:

  出示: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们也跟着一起夸夸吧!生读。

  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

  生齐读最后一句。

  (4)总结:同学们,诗人叶绍翁来游园,只遇到了——(苍苔、柴扉、红杏),而且,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而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的时候,我们会深刻地感觉,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就是春天的使者。你瞧这一地的苍苔已经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怒放的红杏已经将我们的心田湿润;这简陋的柴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自然的回归。让我们再一次把刚才所见的留在心中,体验春天中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新的愉悦。

  生齐读。

  五、推敲字词,体会感情

  1.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再一次默默地读这首古文,请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

  生默默地品。

  2.推敲“怜”

  叶绍翁在最初写的时候用的是“嫌”,你能推敲一下“嫌”和“怜”吗?

  哪个字儿说明他惜苍苔?(印)。

  这印是谁留下来的呀?出示屐鞋的图片。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这么地惜苍苔,他该怎么走哇?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读。

  生深情地读。

  3.推敲“扣”

  用“敲”置换“扣”,生读。

  生做小扣的动作。

  你扣了多少长时间?读第二句。

  4.推敲“关”

  推敲“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中的“遮”和“关”。

  怎么读这一句?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2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去,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整个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

  在教学中,我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凝炼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得到诸如自信、合作、尝试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

  环节设计如下:

  一、在“激情导入、以旧引新”中倾注学习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

  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二、在“范读激趣,初读正音”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大屏幕展示全诗后,我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所特有的韵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由于刚才的朗读已积蓄起了学生强烈的读诗欲望,话音刚落,他们就迫不急待而投入地读了起来。

  在充分的自读之后,“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一部分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另一部分则由于羞怯而无动于衷。我先请所有愿意读的学生起立,“我们大家一块儿为同学们读读,不一定读齐,只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即可。”由于老师在即将满足个别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又将读文时的个人压力软化为集体的压力,减少了难度。这时那些原本不愿读的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我没有急于让起立的学生读诗,而是不断地鼓励那些坐着的孩子:“还有愿意读的吗?刚才不想读,现在改变了主意?可以一起来读。”“还有吗?”越来越多的学生战胜了内心的胆怯,勇敢地站了起来。读文后老师面对着一张张因兴奋而涨红的脸,微笑着点头并告诉他们:“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会相信你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将老师的要求化作学生的需求”新的《课程标准》也在强调“要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这便成了我在本次教学中努力达成的目的。

  三、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

  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在传承中有所创新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老师只提供一个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让个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时,方可寻求帮助,自学一段后提示“同学们如果哪一处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允许课堂上“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但前提是个体必须在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之后。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共同探究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个体善思品质的形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亦不容忽视。

  四、在“集体交流、体悟诗境”中展示灵动的想象

  引导学生在自学后汇报成果,“你通过诗中的注释弄懂了哪一行哪一句的意思呢?”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只在学生探究思路受阻时,启发点拨,相机指导。

  但对学生对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呢?学生在理解“春色满园关不往,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将其简单地解释为“主人园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有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我便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枝红杏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窜出墙来”“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悄悄的跑出墙来,……。”“探出墙来,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谁最美。”“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学生的想象随处闪烁着灵动的光辉。“同学们加上想象,你的语言会比诗还美呢?” 再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的表述一下子生动了许多。而且在这一番再造想象之后,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并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进一步的驱遣想象,“小院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学习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五、在“读诵深化、感悟诗韵”中学会合作与包容。

  读诵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我先从各组成员中任选一人作为参赛代表。(许多学生表示不满,认为这并不代表本组朗读的最高水平,情绪有些低落。)我请学生一定要相信别人,并让各小组先开一个赛前准备会,帮参赛者出谋划策、点拨指导。学生们随即投入了热烈的讨论,情绪又高涨了起来。这一次团队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真诚地帮助,宽容地接纳,谦虚地汲取,友善的信任。

  随后的朗读,参赛学生极为认真、投入地读出了诗情诗韵,有的还要求配上音乐,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读诗后,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春天很美好。”“诗人在赞美春天。”“园主人是一个爱花的人……”,学生的感受是多样而又稚嫩的。我放弃以往的教学中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蕴含深刻哲理的揭示。那种凌空而上的升华,并不附合当时当地情形下学生的认知状态。或许有一天当他们获得某种情感的印证的时候,会豁然开朗,会突然想起这首诗。今天的教学中是为学生今后更深入更多样的体悟埋下一粒种子,种下一个根。

  六、在“拓展延伸、积累运用”中勇于大胆的尝试。

  (1)即兴“创作”。“现在我们这里恰好也是春天,大家也来写一首春天的诗吧!老师要求不高,顺口就行。”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大胆的写成什么样子吧!感受一次古诗文创作的喜乐,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2)丰富积累。我在下课前又送给学生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要求他们课下结合着注释弄清诗的大致意思,并且背会。学生在更多次的与古诗的接触中一定会越来越容易的体悟到诗的意境,接受到情感的熏陶,也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在以上的各个环节之中,我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轻松、和谐、自主、尊重的教学氛围。因为我深信,今天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告诉,今天的课堂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它也必须是一方生发情感的场域,是一次心灵晤对的机遇,是一次萌生智慧的喜悦,是一个快乐有趣的经历!因此我想:享受课堂与享受生命同等重要。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3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

  《 游园不值》

  薛法根

  一、 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 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 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哪,它已经越过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应该解释为: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 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生: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学生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的扫兴。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五、 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生: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生: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 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生齐:愿意。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

  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生: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

  生:泗水是一条河。

  生:为什么识得东风面,不是西风面或者南风面?

  师:你很会动脑筋,学习贵在有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觉得随便什么风都可以,诗人写了东风那么就东风了。

  生:我不同意,古人写诗很讲究的,不会随随便便写。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都吹什么样的风吗?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风,夏天时东南风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写东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刚好是春天,你们看刮的是东风,红旗往西面飘。

  师:对,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非常好。作者能准确抓住春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所感。解决了诗中的难点,谁把诗意给大家描绘一下。

  生::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到泗水河畔观赏景物。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的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是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师:诗人所见,满目无限风光。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诵读《春日》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生回答: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贺知章的《咏柳》

  师: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生背诵。

  七、 语文实践。

  师: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歌——诗歌朗诵会.

  唐继康小学语文教学在线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板块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这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如果说对联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古诗便如一壶陈年的佳酿,意蕴悠长,耐人寻味。这节课上我们一同来品读南宋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游园不值》

  二、解题

  1、通过预习结合书下注释,谁能说说“值”是什么意思?“不值”呢?

  用自己话理解一下整个题目

  2、既然是不遇,由此我联想到带有“不遇”的古诗,你知道吗?试着背下来。

  诗人都把这些不遇记下来,一定用他们值得回忆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品诗意,悟诗情

  三、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诗,结合书下生字,自学并理解。

  2,指名读诗:注意读诗的韵味(平长仄短)

  3,同桌欣赏读:思考,你从哪里知道诗人没有遇见。

  4,交流:从“小扣柴扉久不开”

  为何不开?引出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怜、应、屐齿

  那么诗人在不遇中又遇到什么呢?(苍苔,柴扉,红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事物是怎样的?对于苍苔园主人是如何对待?

  交流:怜在字典中的意思有两种,在这里应选哪种解释?是“爱惜、怜爱”。由怕木头鞋在苍苔上留下脚印,我们感到园主人怎样?(怜爱苍苔)那么对于诗人呢?

  5、再读这一句:现在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去读?抓住诗眼“怜”。

  诗人带着满心的怜爱走到柴门前:引读第二句

  面对这自然而古朴的柴门,诗人怎样扣的?理解:小:轻轻地。

  为什么要轻轻地敲?鼓励学生想象,发表自己看法

  (怕惊扰园主人,怕惊吓园内小鸟,怕吵醒了园内一切生物。。。。)

  6、再读这一句:读出“小扣”

  作者有多怜青苔?扣门有轻?那么就有多么的怜爱这一切。而当他久敲而无人应时,他发现了什么?

  7、引出:一枝红杏出墙来。

  而当柴门紧闭时,它却探出墙头,这是一枝怎样的红杏?

  8、你都收集哪些有关红杏的诗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枝幽幽探出墙头的红杏预示着什么?(园内已是万物复苏、满园春色)

  9、齐读后两句

  三、整体把握大意

  苔自生,门自闭,红杏自出墙,他日遇园主人时,叶翁会向他讲述怎样的游园过程呢?发挥自己想象,创造的表述一下。

  1同学交流

  四、课堂拓展

  1陆游《马上作》

  五、写法指导

  学习古人善于推敲。及对景物的侧面描写。

  六、小结

  人生有许多不遇,但有时在不遇中有遇,诗人游园不值,在不值中有值。在不经意中你会看到希望,看到春天。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像那枝出墙的红杏。

  七、板书设计

  游

  园      怜      

  怜春

  不      扣           敬春

  值                     赞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自学本文中的两个生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能有感情诵读古诗,提高理解与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结合书下注释,利用手中工具书理解“应”“屐齿”“小扣”“怜”“柴扉”这些词及这些词所在诗句的大意。

  情感与态度: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善于发现春天,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

  教学重点:理解“应”“怜”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作者在游园不遇时由一枝红杏而联想到园内早已是春色满园,从中体会到春天向征着新生,有生命的地方是关不住的。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5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古诗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株奇葩,有着无穷的魅力。你喜欢吗?能背诵几首吗?

  2.看来大家对古诗非常热爱,古诗积累非常丰富。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这首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又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屏显自学要求:

  1.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圈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对照插图或联系诗句写出它们的意思。

  4.联系词义与前后诗句、对照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预设:学生按学案要求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以自己的方式结合老师提示的方法,自学预习古诗。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深入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自学节奏,给予适时的个别指导。】

  三、交流展示、深入解读

  1.小组内汇报交流

  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预习中的收获与产生的问题。

  记住:要把你的想法大声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预设:学生对照自学要求,同位互相检查纠正字音、古诗的节奏和情感韵味,交流对字词句、古诗诗意的理解和初步认识,互相帮助解决彼此的迷惑与不解,整理共同的认识,纠正错误,解决疑惑,这是对本诗第二次学习感悟。】

  2. 班级内集体汇报交流

  大家在小组内已经交流过了,对这首古诗又有了新的认识,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呢?

  (1)交流一:汇报古诗朗读情况

  在学生汇报读,生生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诗只读得正确、流利是不够的,还要读出诗的节奏美。朗读时,诗的节奏是通过停顿表现出来的。读一读,感受一下,哪些地方需要停顿?(出示古诗)

  指名学生读,教师划出节奏线。

  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时,七言绝句的第四个字的地方停顿时间要长一点,停顿时要做到停而不断,音断气连。

  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小结:读诗时注意了节奏,现在就有点吟诵的味道了。不过,要想吟诵得美,你认为还必须做到哪些呢?

  【预设:在学生汇报朗读的过程中结合师生评价,引出古诗音乐美的欣赏与朗读方法的学习,通过节奏与停顿来把握。引导学生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进而自然过渡到下个环节——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诗的韵味。】

  过渡:你们对古诗的感悟力真强!请你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二:汇报对诗文的理解

  ①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正确解读重点词语“应、怜、屐齿、印、小扣、柴扉”等,在此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把文字还原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边读边想,读出画面,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谁能大概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③ 有感情地吟诵整首诗。

  【预设: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字词、诗文的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及教师的点拨引导,抓住关键字词揣摩,使认识进一步升华,循着字词的脚印去探究古诗丰富的内涵,想象诗文表达的意境,把文字逐步还原成图画,让学生“入境”,走进诗人内心,体悟诗人的情感变化,触摸诗的灵魂,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使学习逐步深入,逐层递进。】

  三、精讲点拨,品读赏析

  1.“红杏枝头春意闹”古人赞美春天很多都写杏花。大诗人陆游就有两首。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把它还原成生动具体的画面来。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对比陆游写红杏的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体味“关”“出”“一”“满”的妙用。

  两句诗都以哪个字突出了红杏的动态?

  陆游诗中“出”对的是哪个字?(遮)

  叶绍翁诗中“出”对的是哪个字?(关)

  北大教授钱仲书老先生认为就这两个字的不同让两首诗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陆游的这首就不如叶绍翁的好,你认为哪个字好?为什么?

  为什么不用“三”“十”“数”而用“一”呢?(出示改后的相应诗句,生读比较)

  这一枝红杏让你想到了什么?(满园春色)

  古人云“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这首诗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诗人选词炼句的独具匠心。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读出红杏的旺盛的生命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品味文字之美。

  【预设:高年级可以渗透文学鉴赏的一点知识,通过引入陆游写杏花的诗进行对比,结合钱仲书的评价,对“遮”、“关”与“出”“一”“满”的对应比较、敲打、感悟与反思,营造对话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猜测、联想和期待。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关”“一”之妙用,含蓄领会诗文哲理,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及欣赏古诗的不同角度,体悟古诗选词炼句之精妙。】

  3.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由这一枝红杏,你想到了满园怎样的春色美景?

  4.“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有没有进园?

  满园的春色已经被柴扉和围墙关在了园内,又为什么说“春色满园关不住”呢?关不住的是什么?

  简短的28个字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古诗真是魅力无穷,让我们配上音乐来吟诵、回味这首诗。

  5.主旨升华,回到课题,指名读,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诗人没有遇到什么?他又遇到了什么?

  诗人在不遇中已经有遇,在不遇中获得了满足,有了巨大的收获。诗人乘兴而来,尽兴而返,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不值就是值。

  【预设: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听弦外之音,会意外之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将抽象的文字变成让学生可感可亲的画面,带领学生走入文字,由赞美春天再进一步触碰到文字更深的地方,通过对课题的解读,给学生一些哲性思考,使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领悟到“不遇中有遇”的深奥道理。】

  四、课外拓展,阅读提升

  叶绍翁留下的诗作并不多,唐宋诗鉴赏词典里只收录了3首,另两首《夜书所见》《嘉兴界》也很有名。课后请多读读悟悟。

  再推荐几首描写杏花的古诗:

  陆游《马上作》《临安春雨初霁》王涯《春游曲》王安石《北陂杏花》

  【预设:设置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向相关处阅读,并依据本课学法去学习欣赏其他古诗,从而丰富学生积累,扩大学生视野以拓展求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苔”,正确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诗所描绘的景象。

  3.在反复诵读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咀嚼体味重点词句的意蕴,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游园时的情感变化,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学情预测:

  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有好多学生虽小时候就会背诵,但诗意却在朦胧间,不甚明了。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自主学习要求和插图及工具书的帮助下充分自学阅读,完全可以大概了解诗意,对字词的用法有模糊认识,并能从中体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但浓郁的诗意与情趣及其中蕴涵的深邃哲理,却难以自行悟出。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材料,创设情境,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细细比较、体味、揣摩、想象当时的人物心情的变化和游园不值中富含的哲思,在关键之处适时点拨、启发、引领,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6

  教案背景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 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拓展积累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春天来了,她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课件展示春天美景)

  2、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春花烂漫、姹紫嫣红------

  3、师: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新诗

  1、示《游园不值》。

  2、对于诗人,你了解了多少?(百度搜索,简介作者生平)

  3、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

  “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了解宋代私人花园)

  “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4、投影课本上的诗配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经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鞋子下面的木块踩坏了这翠绿的苍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却不见主人来开门。(鼓励用自己的话说)

  诗人与花园主人约好了前去花园欣赏、游玩,为什么没有见到主人呢?(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也许因为是柴门,诗人的敲门声太小了,主人在午休,没有听见。

  生:也许主人去了后门,而诗人却敲了前门。

  生:也许主人把约定的事情忘记了,出去游玩了。

  生:也许势利的主人根本就没有把诗人当做真心朋友,不希望自己庄园的春景让穷苦的诗人欣赏

  生:也许------

  (三)、领悟诗境

  1、投影诗句,图画,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熟读。

  (1)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诗人你会坏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么读这两句?

  指导反复读,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心情变化。写作也是如此。)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师: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来,这是什么哲理呢?

  生: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 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问题要着眼于教学的重、难点,立足于整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研讨,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抓住“教机”让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创新,追求更大的成功。)

  3、整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诗中哪些地方是联想?哪些地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还有问题吗?

  (四)、拓展运用,小练笔。

  师:诗人既然是来朋友家游览庄园,为什么却没有见到主人呢?同学们猜测出了很多种原因。虽然没有见到主人,心情有些失落,可是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觉感悟出了一个哲理。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春色满园”到底是怎样的?园里可能有哪些景物?小组先说一说,再用你们的彩笔把它画下来吧。用你的笔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写出来吧!可以大胆地猜测,合理地想象。

  1、学生练笔。

  2、练笔交流,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小练笔没有写完的继续完成。

  2、收集背诵有关春天的诗,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设计: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  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七、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 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7

  一  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   春光烂漫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2. 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 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  初读古诗

  1  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 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 自渎全诗

  a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 生自渎

  c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 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     (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 可能

  f  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  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 你能用“因为 …… 所以……”的 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 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 引说(游园不值) 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  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 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 (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c 交流

  d 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e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兴奋)

  设计意图 : 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拓展升华,体验诗人情感

  1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补充阅读《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8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

  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

  1.投影题目      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

  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

  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

  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投影古诗)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5指导朗读。(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

  (a)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句话?

  (b)引导学生将后句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

  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

  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c)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

  你们想不想欣赏这满园的春色?(投影出示录像欣赏)

  (d)欣赏了满园的春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寻春

  1.老师这儿也有几首优美的诗文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两首诗) 

  (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1)找到哪几句话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2)任选一句或几句,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四、悟情

  1.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2.《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诗中后两句广为流传。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方得感悟

  热爱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设计意图:至此为止,整堂课的结构已实现“递归”,这两句诗的第二次朗读,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己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的话,让我们齐声朗读。(投影《春》中的几句话)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4.配乐背诵古诗。(投影古诗)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设计:

  游 园 不 值

  游赏(兴致勃勃)柴扉           红杏

  春色           久不开(扫兴)     出墙(欣慰)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教学难点: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

  教学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游园不值》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千百年来,形成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诗给人以灵性,给人以美感,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力作,请同学们看投影《题李凝幽居》,找学生读。

  (教师引导: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在朗读时,一二声应该读的声音拉长,三四声应该读的短促。)

  3、刚才我发现这名同学在读时“敲”字读的很重,你们知道“推敲”的故事吗?(教师介绍: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到李凝 ,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 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 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 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 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 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 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详情参照影片《色戒》,著 名艳星钟丽缇勇敢出演)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 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 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 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 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 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 )

  “敲”字的使用使全诗更具魅力,这又让我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是诗人推敲的经典之举。同学们这种思维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再看看贾岛的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投影点击),按照刚才的读法自由读诗。

  师:又是“不遇”,两首诗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作者就“不遇”写诗,看来这“不遇”真的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呀!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他们不同,我们在延安小学的大教室里(相遇),这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

  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拜读南宋著名的诗人叶绍翁富有灵性的代表作《游园不值》吧!(板书齐读题目:游园不值)

  分析题目:理解“值”“不值”的意思。教师适时激励。

  二、深入理解,品读古诗:

  1、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雨过天晴之时,他去拜访友人,可是却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投影朗读,引入情景)

  2、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看看作者游园看到了那些事物?(学生汇报:苍苔,红杏、柴扉)

  4、结合你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理解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一种春天的欣欣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请你带着这中感受读一读。)

  5、一种普通的植物,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句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特别情感呢?(引导学生说出“怜”“印”。说体会,再读。)

  6、用以上的方法汇报:“红杏”“柴扉”

  (红杏:引出幻灯片“红杏”一句的比较,体会“红杏“的妙用。

  师:杏花二月就开,这让我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每到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比较投影: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禁不住赞叹这枝杏花: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7、“柴扉”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8、我们只是发现了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引导学生从“满”字体会园内的景色。(师:一怎么就是“满园”,我想起了一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乃无穷尽也,一想象怎么多就怎么多。没有一就没有满。难怪后来有人将这样的景色概括为(春色满园)。

  9、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

  10、教师适时表扬。

  11、同学们,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们还有必要进到园子里吗?游园访友没能进园,隔墙观花,神游园中,作者心愿意酬。这么美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领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词析句中我们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真的好像是一名伟大的鉴赏家,喜欢古诗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投影显示练习题)和学生一起做。

  2、告诉你,你也可以做诗,老师这里搜集了学生的作品(投影),结合老师给你的描写春天的资料,你来赞美春天。(板书:魅力)

  3、拜读朱自清的优秀散文《春》。(此项机动)

  四、结束语: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看题目:不值,如果说不值是不遇的意思,那么,学完诗,猛然间,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不是不值,在不值中,还有一份美好的感觉,是不遇中有遇。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不遇中往往会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让我们再读课题,(游园虽不值,不遇中有遇,同学们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而是---------值。)

  五、布置作业:

  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就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12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58页。

  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自由读

  2、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

  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

  师汇总:(课件出示)

  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

  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课件出示)

  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 (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

  自由读   听录音示范读    指名读  配乐男女生赛读    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苍苔、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

  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

  (齐读第一句)

  师: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很简陋,很破旧。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

  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课件出示杏花图片)

  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师:红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

  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怜苍苔”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应”、“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

  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

  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说明他爱大自然的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带感情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1

  游园不值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朝代:南宋       诗人:叶绍翁

  【作者背景】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应:可能,大概。

  3.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

  4.屐: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

  5.苍苔:青苔。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柴门。

  8.屐齿 :木屐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今译】

  园主人大概是怕我木底鞋下的两屐齿踩坏了绿色的苍苔,所以我轻轻地敲着柴门,门却久久不开。但满园的花开的正好,春色早已关不住,一枝红艳艳杏花已经早早地探出墙来,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击)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名句赏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中心思想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you yuan bu  zhi

  游   园  不  值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这首古诗。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外读过或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指名背一两首。)如《春晓》《村居》等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然后投影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字词,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南宋  叶绍翁)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2.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不值”该怎么理解?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诗中的“园”指私人花园。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

  3.听录音范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

  (l)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画出不懂的词语。

  过渡:作者去老朋友那里游园赏春,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抓字眼,明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

  着重抓住以下词语。

  应.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的时间。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5.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

  (3)指名读古诗。

  (4)总结写作特点。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作者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而想到满园春色。(板书:叙事     想象)

  (5)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a、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作者从一枝偶然长出墙外的红杏想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一下子就把春色写活了。

  b、学生谈感受。(如果自己是这首诗的作者,你会对红杏说什么?或者你是红杏,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6)填空:

  《游园不值》通过写作者游园观春景,可惜(          ),

  但他从墙上伸出的(          ),想到满园的(          ),

  赞美了(       )的美丽和新生事物旺盛的(        ),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

  回顾学习的经过。

  四、作业。

  1、齐读最后两行诗句,展开想象,把它画下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叙事

  小扣/柴扉/久/不开。

  爱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名句                               想象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3

  一、景中寓理,含蓄蕴藉

  刘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借登山观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格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诗中有人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道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根据诗文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本诗的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写春的古诗。

  2.自学古诗。

  自学方法:先朗读古诗几遍,把古诗读熟,再借助文中注释、课后“思考题”,大体上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3.深入探究。

  ①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让好、中、差学生朗读古诗,讲一讲诗句的意思,教师指导解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把握语调。前两句,语速平缓,声音以柔和为佳。“久不开”后,要有较长的停顿,以蓄势读好后两句。后两句应语速轻快,声音以洪亮为妙而又不失稳健。这样读,可以传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③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时就进行,主要方法为边读边想,如“满园春色”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的内容。

  4.体味哲理。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了小草怎样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一想,画中人有怎样的想法?

  ③谈一谈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的想法。

  5.课堂练习。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背诵古诗。  

  2、师: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体会在他身上发生的推敲的故事。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3、师:贾岛的两首诗是都是写不遇的。老师补充(课件出示)一些写不遇的诗文题目。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二、导入新课,通读全诗,指导朗读  

  1、师:雨过天晴,让我们跟着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来——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个——不值。师板书课题,生解释“不值”即“不遇”。  

  2、师指导朗读,生自己试读,谈朗读心得,教师及时指导。  

  3、指生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相遇”内容  

  1、自读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人游园所遇的事物:苍苔、柴扉、红杏。    

  2、师指导学生分别谈对于“柴扉”“苍苔”和“红杏”的认识。  

  (1)生谈柴扉: 穷困,简陋,简单。读出这扇门的特别。  

  (2)生谈苍苔:绿色的小植物,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读出苍苔的绿。  

  (3)生谈红杏:美丽,早春开花。师补充部分古人描写赞美红杏的诗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3、师小结,配乐,生齐读。  

  四、细读品味,体会用词和情感  

  1、师:我们对这些普通的景物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        生:“怜”字。师板书。  

  2、引导学生体会“印”字体现得对苍苔的怜爱  

  3、引导体会“扣”字,对比“敲”字,体会对柴扉的怜爱。   

  4、学生谈“出”和“关”、“ 一枝”和“满园”的用词,对比“出”和“遮”字的用法,体会对“一枝红杏”的怜爱之情。  

  5、指一个学生扮红杏,其他学生扮关在园内的花草,和红杏对话。  

  6、师扮园主人,生扮诗人,和园主人对话,谈游园的见闻感受。  

  7、师总结提升:我们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我们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全凭我们的心啊!(老师和生齐读整首诗。)  

  五、拓展阅读,品悟哲理  

  1、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我还有必要非要见园主人不可吗?为什么?  

  生:诗人已经知道园子里春意盎然,所以没有必要见园主人了。    

  师: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么多的不遇,是因为不遇中,已经获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  师: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 师板书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  

  生:游园不值。  师:游园虽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师:那就让我们荡起欢快的双桨,唱起来吧。    

  (师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中齐唱。)

  【教材分析】  

  这首久享盛名的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和怜春惜春的情怀,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15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8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梁平县屏锦一小    邓熊英

  【教学背景】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力实施与深入推广,我校不仅有了先进的设备,更让先进的设备走进了教室、走进了教师办公室、走进了教师家庭。为了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学生,服务教学,促进校本教研,我校教师常常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所提供的三种模式,因地制宜的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面向的是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于是选择的是模式二(多媒体资源、卫星ip资源——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视频+声音)。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难点是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的韵味上,情感渗透方面仍需要指导。

  【远程教育资源分析】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有、“时事动态”、“课程资源”、“专题教育”、“少年文化”、“为农服务”、“教师发展”等版块。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选择的是 “小学频道”中的“课程资源”和“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来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初读——细读——品读——研读),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我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展示”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用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意,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最后用“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认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远教资源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

  3.用远教资源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   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从旧知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确是诗的季节。】

  二、以读为主   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设计意图:用远教资源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三听其声”,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①谁去游园?却——?

  ②哪一行诗可以证明?主人为什么不来开门?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诗人却和我们想得不一样,他是怎样猜测的?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谁来完整地说出第一句古诗的意思。(说诗的意思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上一些词语,或把词、句的顺序换一换。)

  ④指名完整地说出第二句古诗的意思。诗人并没有走进园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满园呢?

  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设计意图:古诗的理解是最乏味、最枯燥的,用远教资源中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既减轻了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也避免了老师琐碎的讲解。】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设计意图: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把握了古诗情感的基础上,让他们看着视频画面,身临其境地读,更能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研读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 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设计意图:读后的小练笔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是一种快乐的表达,也是一种写作习惯的培养。用表演的方式来背诵古诗集趣味、知识为一体,让学生背得轻松有趣。】

  三、连接远教   丰富认知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常到“远程教育网”上浏览吧,“少年文化”栏目中有很多古诗等着我们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呢!(出示远程教育网,让学生欣赏风格各异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诗、背诗,他们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转载自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相关内容:
  • 《 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一板块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这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如果说对联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古诗便如一壶陈年的佳酿,意蕴悠长,耐人寻味。...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23篇)

    教案背景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古诗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株奇葩,有着无穷的魅力。你喜欢吗?能背诵几首吗?2.看来大家对古诗非常热爱,古诗积累非常丰富。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

  •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58《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梁平县屏锦一小 邓熊英【教学背景】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力实施与深入推广,我校不仅有了先进的设备,更让先进的设备走进了教室、走进了...

  •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扣。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2、想象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扣。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一板块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这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如果说对联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古诗便如一壶陈年的佳酿,意蕴悠长,耐人寻味。...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1.歌曲欣赏:(课件播放)现在正是春天,美丽的春天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这个百花争艳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好不好?2.引入: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69 《 游园不值》薛法根 一、 激趣导入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58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梁平县屏锦一小 邓熊英【教学背景】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力实施与深入推广,我校不仅有了先进的设备,更让先进的设备走进了教室、走...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