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15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第3题 )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当堂完成作业 ,并及时反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

  (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9 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 )=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 13 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 9 盒饮料,箱外有 4 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 9+4 计算。(板书:9+4)②演示 9+4 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 9+4 的得数呢?重述凑 10 的过程:放进箱里 1 盒是 10 盒,箱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③说明 9+4 的口算方法。算 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 9+4 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 9+1 得 10,所以算 9+4,先把4 分成 1 和 3;9 加 1 得 10,再加 3 得 13。然后,在 9+4 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 9人与女生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 9+4、9+6 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 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 加几)我们已经知道 9+4=13、9+6=15,那么 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 2 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 1 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做练习二十第 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 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  填空   9+=10    9+1+1=(  )(轻易闯过)

  第二关、数的分解 (轻易闯过)

  第三关、口算  10+7=(  )   10+2=(   )   9+4=(  )    9+7=(   ) (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②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③完成99页的第1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运动会场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1)问题与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3 =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 + 6 =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 + 7 =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9 =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3 =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6 =

  (2)算法展示      以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为例

  a、点数法:   1 2 3 ┄┄  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 箱子里有9盒,从9开始,接着数,9 10 11 12 13,一共有13盒。或4 5 6  7 8 9 10 11 12  13。c、凑十法:    9放进1凑成10,10 加3得13

  (3)师: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

  四、拓展延伸。

  1、开火车口算。

  2、练习十七第1题      根据图意列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5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 :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

  9加几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在《9加几》一课教学9+2的教学片断如下:

  师:9+2=?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可以利用你身边的工具,也可以不用工具动脑思考。

  1、同桌交流方法。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请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同桌。

  2、全班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2=?在汇报时,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汇报完后再举手再补充,好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 数小棒。先数出9根小棒,从9开始,继续数出2根来得到11根。这是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从9接着数: 10,11。

  (2) 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前摆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让操作的孩子说说是怎么摆的: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2根一堆中拿出1根和9根放在一起。9+1=10,10+1=11。

  这时候老师领着孩子们整理操作的思路: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

  (3) 摆小棒。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9根一堆中拿出8根和2根放在一起。8+2=10,10+1=11。

  这时也领着学生整理这种操作的思路:把9分成1和8,8加2得10,10加1得11;

  (4)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推理。

  10加2得12,9比10少1,12减1得11。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我对这四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让学生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再次梳理凑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好选择最有的方法,这样能保证算的又对又快。

  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对于计算9+2这同一个问题,孩子们想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些方法有的并不高效,但却是他们思考的结果。由此可见,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是指思考策略的多样化,仍以9加几为例,上面的四种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思考策略,第一种是计数,第二、三种用的是凑十,其中第二种是拆小补大,第三种拆大补小;第四种从已知推出未知。在接下来教学9+5=?时如果还有学生把5分成2和3或者3和2,把其中一个数先与9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2、提倡算法多样化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呢?每个算法的出现,是否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听明白了?我以为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不同的。一题多解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多种解法,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多样化算法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间知识的传递,对每个学生来说,只要求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3、算法多样化要不要进行优化呢?我认为需要。因为我们提倡高效的方法,但是,儿童心目中的“优化”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总结算法,如凑十法、破十法等等,但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们用他们心目的最优法来计算。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用“破十法”还是用“想加算减法”好,很难分出高低。比如9+2用数数也能很快算出得数,当然对于第二个加数比较大的时候再用这种方法就费时多了。用数数的方法计算一般的加法,绝不是高效的,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别人高效的方法。

  4、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算法多样化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但一节课就那么40分钟,在探讨多种算法的时候,毕将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我们的教学任务又受学时限制,不够又怎么办?

  算法多样化,喜忧参半。点击此处可观看《9加几》教学课件(点击课件中小喇叭可关闭音乐)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

  一、 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第3题 )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9T1

  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

  ②生数

  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

  ②生数

  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9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100T6(补充 9+5)

  ①学生独立口算、连线。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9T3

  (1)出示第一幅图

  ① 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师: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2)出示第二幅图

  ①看图说图意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4、出示P100T4

  ①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

  ③列式计算后校对

  5、出示P100T5

  ①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②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作业

  让家长出题,你来说,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 ,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课件展示课本第96~97页的运动会场景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左下角的饮料)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得出算式9+4=13)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  9   +   4  =   13     b  9   +   4  =   13

  1    3            3  6

  10                         10                                     

  c   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三、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1)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2)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3)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4)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做一做第二题)

  师: 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结果又多出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 9+2= 9+9= 9+4=

  9+8= 9+6= 9+7= 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

  ①、都是9加几。

  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③、得数都是十几。

  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 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 :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

  9加几

  执教人: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   魏伟

  2002年11月

《9加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相关内容:
  • 8加几(通用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继续培...

  • 7加几(通用13篇)

    8、7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8、7加几,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推断能力。...

  • 6加几(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在感知“凑十法”简洁性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8、7、6加几与9加几思维过程的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 《5、4、3、2加几》教案(精选14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 第一册8 ,7加几(通用2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8、7加几,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推断能力。教学准备:小棒15根、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气球、有算式的小动物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师:今天老师...

  • 5、4、3、2加几(精选14篇)

    9加几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习题。 二、 教学目标分解表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 9加几的巩固练习(精选3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教学目标巩固8、7、6加几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念凑十法的口诀表。2. 口算:8+5 7+6 9+7 6+8二. 指导练习1. 完成可课本105页的第1题。...

  • 8、7、6加几(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计算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幻灯、磁铁小黑...

  •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通用11篇)

    教学内容课本P88的例5例6。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2. 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 6、5、4、3、2加几(通用15篇)

    教学课题教学要求1、让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的计算题。2、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3、加强知识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的题。2、能掌握方法以进行计算。3、感知算法的多样化和方法的最优化。...

  • 《9加几》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

  • 9加几(通用14篇)

    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的题目,理解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的计...

  • 10加几教案(精选15篇)

    活动目标:1、能灵活地进行钻、爬、投掷等动作练习。2、体验胜利的快乐。活动重难点:能灵活地进行钻、爬、投掷等动作练习,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学会模仿动作,如了望、射击等。...

  • 10加几教案参考(通用16篇)

    数学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5页“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 《5、4、3、2加几》教学反思(通用3篇)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