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学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不会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同时学龄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产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先出示美丽的蓝天图,并播放《小小的船》这首歌曲,让学生贴上星星和月儿,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样,在听一听,贴一贴、说一说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 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我不当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像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那样,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气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导入新课后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我便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儿歌,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反复拼读,与小组内的伙伴合作交流;再请小老师上台带读生字。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受到识字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较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三、 以读代讲,体验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和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第一学段就是“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字贯穿下去,使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进入课文情境,体验美好的情趣呢?我作了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我先播放《小小的船》这首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弯弯的月亮船里,在美丽的夜空中遨游,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我看见( )。放飞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指导朗读。一年级学生朗读时容易唱读,加强朗读训练尤为重要。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又进行引读:
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在引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情境有了更真切的体验。针对小朋友们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又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通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胜欲望。然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表演读,再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