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开了》(精选7篇)
《火车开了》 篇1
《火车开了》教学案例及评析
笑嘻嘻
一、 内容说明:
《火车开了》是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歌曲当中X-,X,X这三种基本节奏,又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的。通过这些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二、教学理念: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之音乐是一门非具像艺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知创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又乐于让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X-,X,X这三种节奏,并能自行进行创编节奏、动作和歌词来表现火车的各种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淡化条块模式,使整节课呈现一种情境学习模式。
三、课堂描述:
一、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
师:昨天晚上我听到一种声音,我想让你们也听一听,聪明的小耳朵们,你们能否听出来呢?
(播放火车的录音)
生:是火车。
师:回答得真好!哪些小朋友坐过火车或者看见过火车呢?请举手。
(众生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啊。那么今天这节音乐课你们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车去祖国各地游览呢?
生:想!
师:让我们去火车站买火车票。
二、节奏练习并创编。
1、模仿火车的各种声音
师:售票员阿姨笑咪咪地给了我们这样几张车票(出示节奏卡片),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请学生念念拍拍)
X - | X - |
X X | X X |
| |
师:看清了车票,这下我们该上车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出门在外,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如果谁在火车上乱走乱跑,我们就不能评他为文明乘客了。火车很快就要开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欢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杭州。在列车出发之前,我们要出几道题目,只有答对了这些题目,火车才能开走。我们的题目是: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火车开之前,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师:这是火车的汽笛发出的长鸣声。那么给这个声音选择哪张节奏车票比较合适呢?你为什么这样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生:我选择"X - | X - |"这张节奏车票,因为这个声音很长,所以这样先择。
师:讲得真好。谁还能说说别的声音?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X - | X - |
Wu Wu
X X | X X |
hong long hong long
X X X X | X X X X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2、用动作表演声音
师:那么谁能为这些声音配上合适的动作呢?
(学生讨论并用动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依次模仿火车的这三种声音,那能不能让它们一起来唱歌呢?
(进行三声部练习,先两个两个声部,再进行三声部。)
3、指导学生模仿火车离站和进站的情景。
师:你能不能把这三种声音排列一下,来演一演火车从车站出发慢慢开远的情景呢?(强调声音强弱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用动作和声音一起展示: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弱。
X - | X - |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X |
Wu Wu hong long hong long kaca ka ca ka ca ka ca
师:那火车从远处开来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得出: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 X - | X - |
kaca kaca kaca kaca hong long hong long Wu Wu
师:你们真是一群水平了不起的小导演和小演员。让我们一起把火车开到杭州去吧。
三、学习并创编歌词。
1、师:终于到了杭州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又说话了:"亲爱的小朋友,下一站我们要到上海去。出发之前,请你按节奏说一句和火车有关的话。"
2、教师出示节奏并按节奏说与火车有关的话,请学生进行摹仿和创作。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火车 开 啦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火车 走 了
……
3、将学生创作的句子与歌词相符的连起来拍拍读读, 提示学生注意音的强弱。
4、师:说得真好,我们的火车又要开了,这一次要开到天津去,想想这一路上会看到些什么?
5、学生交流会看到花、草、树木、山洞等。
6、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扮演花、草、树木、山洞,并招聘一个学生为火车司机,几个学生为乘客,按节奏开火车。
四、学习歌曲
1、导入 :不知不觉,天津站到了,列车广播站送了一首歌给我们,听一听。(出示大歌片并播放歌曲录音)
2、再次聆听,让学生轻轻跟唱,教师给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3、请学生跟着琴唱一唱
4、引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下一站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开动小火车吧。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绕着"之"字形的座位开火车。
五、小星星舞台展示。
1、终于到北京了,参观了万里长城、故宫、北海,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北京音乐厅,你们想不想在这里表演节目呀?(学生:想!)不如把我们"小星星舞台也搬到这里来吧。有请主持人。
2、两个学生展示小星星舞台的节目,并组织学生展开评议。
3、结束语: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吧。
学生边唱歌曲边开火车走出教室。
四、课例评析:
音乐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设计一堂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去探索、去吸收呢?我们不妨可以从情境入手,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在《火车开了》这一个案例中,我便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在火车停靠的不同站点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且进行了许多即兴的创作,淡化了原先音乐课的条块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浑然一体。
一、激发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兴趣是最好的食欲,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为了使学生具有兴趣这份"食欲",我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听火车的声音为切入口,进而邀请学生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渗透各个环节的安排,如把节奏卡片的出示设置为买车票等。同时,为了改变以往的座位形式,我又将座位安排成模仿铁轨开头的"之"字形。这些对于生性好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块德芙巧克力,诱惑他们为了得到美食而全力付出。
二、融入情感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情感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接触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在创设情境的教学过程 中,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情感作为动力源头,不仅是教师自己要具有儿童的情感,还要努力寻找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坐火车,一起用动作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来推动教学的进行。
三、想象创造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的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中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创造是课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阐释的。在这个案例中,我把不同要求的创造融于情境之中,在每一个站头设置不同的创作要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有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肢体语言模仿火车的动作,有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组合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有学生创作出有节奏性的语言,这样的创造就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歌曲当中吃出个性,吃出了水平。他们在这些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情境是音乐教学的沃土,但并不是唯一的乐土,我们的情境只有切合教学实际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让教学成为情境的奴隶时,情境才能在音乐课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火车开了》 篇2
得真形象!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
(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箱状,随乐伴奏而游戏。)
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
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嗤”的声音,之后“火车”在教室里绕圈行驶。)
师:嗳?刚才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嗤”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在发动时就会发出这个声音。
师:噢!你们真细心!现在请按你们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活动,用八分钟时间创编一组动作,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
(背景音乐继续播放,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创编:有的自己当上了导演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自己唱歌为“火车”行驶配伴奏吗?
(每个小组上台自唱自演。教师吃惊地望着大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我还没教你们,怎么大家都会唱啦?居然还创编了一段歌词!”老师的情绪很快感染了学生,他们立即露出得意的神情,争先恐后地对同伴说起自己的学习经过……)
师:对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去不断努力,就会创造许多奇迹!
这节课中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开展教学,使本节音乐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听助学 以学促听
成人与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人接受信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儿童却正好相反,接受信息听觉优先,具有不随意注意的心理特点。有时看似他们在玩,可他们的耳朵并未“闲住”,仍在接受信息。他们就是有这种顾此又得彼的本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火车开了》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教师一反常态,把所授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虽然伴奏音乐不断重复,但是教师每一次引导“玩”的方式不同,学生忙于完成教师的不同层次
《火车开了》 篇3
课题:火车开了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
2、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2、认识双响筒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提问导入 :(同时介绍双响筒)
师: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 生:(回答)
师: 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
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三、学唱歌曲
刚才我们用各种乐器奏出了火车运行时的声音,非常棒,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火车开了》。
1、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唱法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是怎样演唱?
练唱
四、歌词创编
1、听伴奏音乐
请学生边听边唱边自由做动作
2、《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小结: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我们的火车之路吧。(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
课后小记:
课题:火车开了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火车开了
2、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
1、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体会雄壮有力而又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组织进行音乐游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音乐游戏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火车开了》,同学们都当了一回小司机。
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2、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平原,隧道,××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着目标出发吧
3、做游戏
三、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1、教师介绍:这首乐曲描绘的是:
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箱子里爬了出来。它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戏。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梦!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3、复听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走步。
完成听听想想。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 玩具兵进行曲
小喇叭 高音
大喇叭 低音
课后小记:
《火车开了》 篇4
秦璟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
师:你坐过火车吗?
生: 坐过!
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开动时的样子吗?
生:火车开动时,它像一条快速扭动身子的巨大蚯蚓,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在身体前后画圆,以模仿轮子运动。)
生 :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形象!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
(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箱
状,随乐伴奏而游戏。)
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
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嗤”的声音,之后“火车”在教室里绕圈行驶。)
师:咦?刚才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嗤”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在发动时就会发出这个声音。
师:噢!你们真细心!现在请按你们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活动,用八分钟时间创编一组动作,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背景音乐继续播放,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创编:有的自己当上了导演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自己唱歌为“火车”行驶配伴奏吗?
(每个小组上台自唱自演。教师吃惊地望着大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我还没教你们,怎么大家都会唱啦?居然还创编了一段歌词!”老师的情绪很快感染了学生,他们立即露出得意的神情,争先恐后地对同伴说起自己的学习经过……)
师:对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去不断努力,就会创造许多奇迹!
这节课中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开展教学,使本节音乐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听助学 以学促听
成人与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人接受信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儿童却正好相反,接受信息听觉优先,具有不随意注意的心理特点。有时看似他们在玩,可他们的耳朵并未“闲住”,仍在接受信息。他们就是有这种顾此又得彼的本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火车开了》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教师一反常态,把所授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虽然伴奏音乐不断重复,但是教师每一次引导“玩”的方式不同,学生忙于完成教师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没有产生厌倦情绪。相反地却“乐此不疲”地置身于《火车开了》的音乐中,怀着好奇心、带着新鲜感一遍遍地聆听,兴致勃勃地一次次地“玩”。这种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的教学构思,由于发挥了学生的听觉优势,使学生在听赏中不知不觉地自己“听”会了歌曲,摒弃了过去“师教生唱”吃力不讨好的老模式。同时,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的听辨能力得到提高,对音乐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火车开了》一歌,因“科”制宜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浸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目的。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过程。” 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听力的黄金时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充分地聆听的需求,应抓住有利时期,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生一年,就能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打基础。
二 乐中求知 动中求智
“乐(yue)者(快)乐也!”教师一开课就提出问题:“你坐过火车吗?”、“你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你愿意吗?”一连串的问题步步深入,激起学生的强烈参与欲望,将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新鲜感,觉得今天的音乐课实在有些特别:老师既没有开门见山地宣布今天学唱哪首歌,也没有搞诸如发声这样枯燥的常规练习,而是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也不会担心“这个乐句我唱不好,那个难点我学不会”,取而代之的是玩游戏 ,“那是我的特长,瞧我的吧!”快乐、激动、得意、踌躇满志……诸个表情洋溢在每位学生的脸上。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围绕老师的问题“怎样玩才更像开火车”献计献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自发地游戏、自觉地创编,以致于在玩中创作出新的歌词“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穿过高山,跨过大桥,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学会唱——找到了知识,理解了词意——充实了知识,自编词——扩大了知识量,达到了学一通百的效果。
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这样说过:对人类而言,最难做的事是说话和走路,而每个人在5岁以前都能做到。那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人?所以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提供一方沃土,学生就能开放出灿烂的智慧之花,就能驾着想像之马任意驰骋。
当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时,就会主动地去用手用脑、兴趣十足地探求知识;主动地接触知识,萌发创新意识。这样,在整个探知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最浓厚、创意最多,思想最集中、印象最深。记忆最牢固、回味最久。这节课中,教师真正做到了“退到幕后当导演”,学生走上前台当“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人人参与 个个提高
1、 小组合作 共同进步
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个性差异搭配小组成员,组合成小组,并强调小组表演时必须人人参与。这样每个人都成为小组的一分子,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他们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齐心协力“开火车”,谁也不能懒散出错,只有这样,我们组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把“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争得第一名。此时,学生的集体观念顿然萌发,接受能力强的自发地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每个小组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他们在分配“车头、车箱”角色时将体验到协商、合作的重要意义。而作为教师缘于“放手”,没费多的口舌做协调工作,学生就很快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力弱的同学得到来自同伴的帮助时,没有歧视、嘲笑,没有自卑感、怯懦心理的影响;能力强的同学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生生间平等互助、共同提高。每个人都会被集体的力量所震憾、所感染,自信心随着所在集体被认可而愈来愈强。学生借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了个人的状况,每一个人得到合谐、稳定的发展。
2、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奇思妙想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促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于是,教室里的每位同学都投入参与、积极创新,着力追求 “开火车”的式样儿新、奇、多。
学生模仿开火车真是维妙维肖:“火车”在铁轨上“钻山洞”、“到站”、“启动”……学生表演得如此逼真,律动做得如此丰富,真应了那句“音乐就是生活,它从生活中来,再融合到生活中去”的名言。由此可见,教育只要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的火花将如泉涌一般“喷溥而出”。音乐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好手段,它是“清泉”,能沁人心脾;它是“熔炉”,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师为了祖国的明天更辉煌就应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高扬理想的
风帆,张开飞翔的翅膀去破浪前行,搏击长空。
四、享受成功 促进发展
每个小组为大家表演自编的律动,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小组默契地合作,努力表现、表演,而后得到老师与其他小组成员的赞扬与鼓励。接着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自己唱歌为火车伴奏吗?”其实学生对歌词早已耳熟能详,并随之唱过多次,所以心中有数。教师这一激将,正中学生的表现欲,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不断地展现对音乐的理解,老师适机故意露出吃惊的表情:“你们什么时候学会歌曲的?我还没教你呢!”接着在学生纷纷得意地表述自己学习经过的时候,教师及时鼓励说:“我们只要努力奇迹就能发生!”师生都感受着成功的欢乐,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冒出“我能行!我真行!”的想法。他们会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萌发对音乐更深层的喜爱之情。
《火车开了》 篇5
火车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在教学前,我注意让学生搜集有关火车的图片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或者是带来火车玩具,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回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创新引导学生从火车的外形特点及色彩上进行大胆想象,比如,在欣赏完磁悬浮列车以后,我引导学生想象,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列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任由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课堂里越飞越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学生创作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或制作或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这样,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群策群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不太好表现自己,在其他学生制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成为旁观者,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创作过程中。
《火车开了》 篇6
课题:火车开了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
2、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2、认识双响筒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提问导入 :(同时介绍双响筒)
师: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 生:(回答)
师: 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
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三、学唱歌曲
刚才我们用各种乐器奏出了火车运行时的声音,非常棒,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火车开了》。
1、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唱法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是怎样演唱?
练唱
四、歌词创编
1、听伴奏音乐
请学生边听边唱边自由做动作
2、《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小结: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我们的火车之路吧。(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
课后小记:
课题:火车开了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火车开了
2、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
1、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体会雄壮有力而又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组织进行音乐游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音乐游戏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火车开了》,同学们都当了一回小司机。
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2、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平原,隧道,××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着目标出发吧
3、做游戏
三、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1、教师介绍:这首乐曲描绘的是:
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箱子里爬了出来。它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戏。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梦!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3、复听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走步。
完成听听想想。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 玩具兵进行曲
小喇叭 高音
大喇叭 低音
课后小记:
《火车开了》 篇7
《火车开了》教学案例及评析
笑嘻嘻
一、 内容说明:
《火车开了》是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歌曲当中X-,X,X这三种基本节奏,又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的。通过这些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二、教学理念: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之音乐是一门非具像艺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知创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又乐于让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X-,X,X这三种节奏,并能自行进行创编节奏、动作和歌词来表现火车的各种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淡化条块模式,使整节课呈现一种情境学习模式。
三、课堂描述:
一、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
师:昨天晚上我听到一种声音,我想让你们也听一听,聪明的小耳朵们,你们能否听出来呢?
(播放火车的录音)
生:是火车。
师:回答得真好!哪些小朋友坐过火车或者看见过火车呢?请举手。
(众生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啊。那么今天这节音乐课你们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车去祖国各地游览呢?
生:想!
师:让我们去火车站买火车票。
二、节奏练习并创编。
1、模仿火车的各种声音
师:售票员阿姨笑咪咪地给了我们这样几张车票(出示节奏卡片),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请学生念念拍拍)
X - | X - |
X X | X X |
| |
师:看清了车票,这下我们该上车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出门在外,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如果谁在火车上乱走乱跑,我们就不能评他为文明乘客了。火车很快就要开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欢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杭州。在列车出发之前,我们要出几道题目,只有答对了这些题目,火车才能开走。我们的题目是: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火车开之前,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师:这是火车的汽笛发出的长鸣声。那么给这个声音选择哪张节奏车票比较合适呢?你为什么这样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生:我选择"X - | X - |"这张节奏车票,因为这个声音很长,所以这样先择。
师:讲得真好。谁还能说说别的声音?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X - | X - |
Wu Wu
X X | X X |
hong long hong long
X X X X | X X X X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2、用动作表演声音
师:那么谁能为这些声音配上合适的动作呢?
(学生讨论并用动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依次模仿火车的这三种声音,那能不能让它们一起来唱歌呢?
(进行三声部练习,先两个两个声部,再进行三声部。)
3、指导学生模仿火车离站和进站的情景。
师:你能不能把这三种声音排列一下,来演一演火车从车站出发慢慢开远的情景呢?(强调声音强弱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用动作和声音一起展示: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弱。
X - | X - |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X |
Wu Wu hong long hong long kaca ka ca ka ca ka ca
师:那火车从远处开来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得出: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 X - | X - |
kaca kaca kaca kaca hong long hong long Wu Wu
师:你们真是一群水平了不起的小导演和小演员。让我们一起把火车开到杭州去吧。
三、学习并创编歌词。
1、师:终于到了杭州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又说话了:"亲爱的小朋友,下一站我们要到上海去。出发之前,请你按节奏说一句和火车有关的话。"
2、教师出示节奏并按节奏说与火车有关的话,请学生进行摹仿和创作。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火车 开 啦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火车 走 了
……
3、将学生创作的句子与歌词相符的连起来拍拍读读, 提示学生注意音的强弱。
4、师:说得真好,我们的火车又要开了,这一次要开到天津去,想想这一路上会看到些什么?
5、学生交流会看到花、草、树木、山洞等。
6、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扮演花、草、树木、山洞,并招聘一个学生为火车司机,几个学生为乘客,按节奏开火车。
四、学习歌曲
1、导入 :不知不觉,天津站到了,列车广播站送了一首歌给我们,听一听。(出示大歌片并播放歌曲录音)
2、再次聆听,让学生轻轻跟唱,教师给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3、请学生跟着琴唱一唱
4、引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下一站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开动小火车吧。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绕着"之"字形的座位开火车。
五、小星星舞台展示。
1、终于到北京了,参观了万里长城、故宫、北海,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北京音乐厅,你们想不想在这里表演节目呀?(学生:想!)不如把我们"小星星舞台也搬到这里来吧。有请主持人。
2、两个学生展示小星星舞台的节目,并组织学生展开评议。
3、结束语: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吧。
学生边唱歌曲边开火车走出教室。
四、课例评析:
音乐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设计一堂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去探索、去吸收呢?我们不妨可以从情境入手,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在《火车开了》这一个案例中,我便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在火车停靠的不同站点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且进行了许多即兴的创作,淡化了原先音乐课的条块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浑然一体。
一、激发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兴趣是最好的食欲,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为了使学生具有兴趣这份"食欲",我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听火车的声音为切入口,进而邀请学生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渗透各个环节的安排,如把节奏卡片的出示设置为买车票等。同时,为了改变以往的座位形式,我又将座位安排成模仿铁轨开头的"之"字形。这些对于生性好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块德芙巧克力,诱惑他们为了得到美食而全力付出。
二、融入情感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情感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接触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在创设情境的教学过程 中,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情感作为动力源头,不仅是教师自己要具有儿童的情感,还要努力寻找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坐火车,一起用动作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来推动教学的进行。
三、想象创造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的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中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创造是课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阐释的。在这个案例中,我把不同要求的创造融于情境之中,在每一个站头设置不同的创作要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有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肢体语言模仿火车的动作,有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组合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有学生创作出有节奏性的语言,这样的创造就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歌曲当中吃出个性,吃出了水平。他们在这些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情境是音乐教学的沃土,但并不是唯一的乐土,我们的情境只有切合教学实际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让教学成为情境的奴隶时,情境才能在音乐课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