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小学自然教案 >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四节   鱼类
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教学难点 :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鱼的生活习性
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五、板书设计 
1.鱼的生活习性:终生生活在水中; 体温不恒定;
    食性多样化。
         体形:梭形,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2.鱼的形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态特征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3.鱼的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运动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鲫鱼的运动器官是         ,有保持鱼体平衡作用的是   和    ;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是         ;鲫鱼的游泳主要是靠                        ,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
(2)写出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形         ;体色      ;鳞片上有      ;侧线作用是               ;呼吸器官是      。
2.课后练习
(3)下列特征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身体侧扁,呈梭形
(B)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
(C)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D)身体的背面呈深灰黑色,腹面呈白色
(4) 将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会发生的现象是(    )
(A)不能转弯          (B)不能向前游动
(C)不能上浮          (D)失去平衡而侧翻
(5) 鲫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鳔所起的作用是(    )
(A)贮存气体           (B)参与呼吸
(C)调节身体密度      (D)减轻体重
(6) 鲫鱼的躯干部指的是(    )
(A)头部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B)鳃盖之后,肛门之前的部分
(C)胸鳍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D)腹鳍之后,臀鳍之前的部分
(7)每人做一条脊柱标本
3.参考答案
(1)鳍 胸鳍 腹鳍 尾鳍 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2)梭形 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粘液 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3)(C)  (4)(D)  (5)(C)  (6)(B) 
4.简要分析
(7)为了更好地了解脊柱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探索生命的兴趣,每位学生做一条脊柱标本。材料来源容易,制作方便,一周后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好,掌握得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2.了解鱼的繁殖。
3.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通过鱼呼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2.初步接受达尔文的“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观点。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鱼的呼吸。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
三、教具准备
鲫鱼、水槽、线、筷子、红墨水、滴管。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继续探讨鱼的特征。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
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二)鱼的繁殖
教师讲述鱼在生殖季节的繁殖行为,学生归纳出鱼的生殖特点: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一至数年成熟。
针对雌鱼的产卵量大而成鱼数量少的问题,请学生分析原因。教师简单介绍达尔文的“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鱼的呼吸
水  口 鳃(气体交换)  鳃孔 水
 (二)鱼的繁殖
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及发育为成鱼;
产卵多,成活少。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    )
(A)滤取食物        (B)进行呼吸
(C)平衡身体        (D)调节身体密度
(2)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    )
(A)食物 (B)二氧化碳 (C) 氧气 (D)水流
(3)鲫鱼的生殖特点是(    )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2.课后练习
(4)鲫鱼身体内的血管有(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者
3.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4.简要分析
    (4)鲫鱼体内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与心室相通,把心室里的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与心房连通,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
七、参考资料
中华鲟
又名鳇鱼、鲟鱼。体长,呈梭状,背部上隆起,腹部平直。吻端尖细,基部宽。头部背面骨板光滑,体表也覆五纵行大骨板(硬鳞)。口下位,成一横裂,能向外伸缩自如;上下唇不发达,有细小突起。眼小,鳃孔大。尾鳍歪形,上叶发达。还有一行棘状骨板。头部和体背为青灰色或灰褐色,腹为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通常雄鱼11岁、雌鱼14岁成熟,每次怀卵量50-100万粒。鲟鱼肉可食,皮可制革,骨可配制高级涂料,卵为名贵食品。自然产量小,被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相关内容:
  • 第一册3-6爬行类

    第三章 动物世界第六节 爬行类教材分析爬行类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其代表动物蛇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蛇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一旦被毒蛇咬伤应及时处理。还简单介绍了其它爬行动物。...

  • 第一册 1、1生物与非生物

    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自然科学的起始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引导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这节课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这门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很好载体。...

  • 第一册1、2物质

    教材分析自然科学是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它们的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自然科学,应先学好这节基础内容 物质。这节内容中的一些概念如物质、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教材只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进行了解,并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

  • 第一册 1、4自然界的运动

    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第四节 自然界的运动教材分析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而且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方式是:机械运动、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

  • 第一册 2、3质量的测量(2课时)

    质量的测量教材分析质量这一知识点在初中阶段是相当重要的,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然后进一步要求掌握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 第一册 2、6温度的测量

    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六节 温度的测量教材分析 温度测量在自然科学中是最基本的几种测量之一。教材首先明确温度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掌握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异同。...

  • 第一册 3、1蝗虫

    第三章 动物世界第一节 蝗虫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开端。研究对象 蝗虫个体较大,分布很广,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它的研究比较详尽。...

  • 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

    三章 动物世界第二节 昆虫 教材分析 昆虫这一节是在学生刚学完“蝗虫”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有关生物分类依据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是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很好载体。...

  • 小学自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