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长短排序》教案(精选5篇)

《长短排序》教案

发布时间:2023-09-18

《长短排序》教案(精选5篇)

《长短排序》教案 篇1

  小班的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你要很负责任地画出最美的画来。孩子们对你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幼儿园小班的老师,应该必须从内心出发,尽职尽责。

  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一起聊一下,如何让小班小朋友认识测量工具并测量长短。

  课程目标:

  1,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的方法,粗略学会测量物件的长短。

  2,学会测量结果与长短之间的关系,长物件用长工具测量则次数少,长物件用短工具测量则次数多。

  3,小伙伴之间合作,测量比较难测量的工具。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准备:

  1,测量工具准备,测量物件,尺子,绳子,盒子,记,记录本等。

  2,事先把小朋友按人均数分好组。

  课程开始:

  1,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讲出高矮,长短,胖瘦等等相对的东西,让孩子们先从自我认识的概念入手。再引导到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自己亲自测量一下物件,看到底是长的还是短的。

  2,老师把工具分发给每一组小朋友,老师在台上先事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下,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让小朋友们看到绳子到了什么刻度,就是什么长度。

  3,孩子们开始用手中的工具测量物件,并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4,老师若是发现孩子的测量方法有错,则需要及时更正并指导。

  5,对于测量正确的小组的孩子,表现好的孩子,则给予大声的夸奖。

  6,测量错误的孩子,应该鼓励再测一次,老师可以再次给予示范。若是一直无法掌握技巧的孩子,则可以让测量正确的小朋友帮助示范。

  课程结束:

  小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测量的方法,那么以后会不会测量东西的长短呢?还有小朋友们的表现都特别棒,老师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可以用家里的测量工具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测量的游戏,好不好?

  课程总结:

  通过测量课程,不仅让小朋友们掌握了测量的工具,而且也学会了测量的方法,对于小朋友们培养数学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长短排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教学延伸: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长短排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比较概念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请幼儿观看课件:3-2比较概念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结束。

《长短排序》教案 篇4

  大班:数学《长短排序》

  教学内容

  数学《长短排序》

  重点难点

  1.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知道长短

  环境准备

  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过程与策略

  一、导入主题。

  1.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2.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3.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4.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

  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2.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

  3.总结:我是按照……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环境辅助

  主题切入

  探索

  排序

《长短排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2]比较概念;[3-1]比较概念。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请幼儿观看课件:3-2比较概念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长短排序》教案(精选5篇) 相关内容:
  • 《认识钟》教案(精选2篇)

    一、活动目的: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2、能辨认整点、半点,体会时间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二、活动准备:大时钟一个,可拔的小时钟12个。三、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引导幼儿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 《认识“>”和“<”》教学设计(通用2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想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

  •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教学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7篇)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 《顺数倒数》教案(精选4篇)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对20以内数字进行顺序排列,帮助幼儿进一步对20以内的顺向唱数顺序进行认知和熟悉。2、帮助幼儿理解顺序排序中数字间的增减关系。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 《生活中的数字》教案(精选16篇)

    设计意图: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数字无所不在,它支配着各行各业与每日生活。同样,幼儿的生活与数学字也是密不可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字。...

  • 《数字积木》教案(精选4篇)

    活动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