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捉迷藏》教案(精选3篇)
《艾玛捉迷藏》教案 篇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绘本《艾玛捉迷藏》。这本书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鲜艳的色彩,另外是它的形式,用捉迷藏的形式(在书页上挖不同形状的窗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艾玛是一只花格子大象,花格子大象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只会出现在童话想象里,可是这本书引导我们在捉迷藏时看到的斑斓世界却是大都是真实的。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多彩!绘画风格:很有装饰性的图案和色彩。
活动中我设计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在活动中,我首先从幼儿的游戏经验入手,让幼儿通过谈一谈什么是“捉迷藏”来引发主题,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画面和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分段学习,让幼儿逐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次,我通过两组对比比较明显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什么动物躲藏得好,什么动物躲藏得不好,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相近色。在回忆绘本活动的过程中我还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使内容更形象具体的表现在幼儿面前。并通过帮助艾玛的朋友找到相近色躲起来,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相近色,组织幼儿学说:躲在。最后,让幼儿观察解放军叔叔躲藏起来的图片,从而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人类向动物学习本领,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扩展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但是同时,在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活动的过程太长,选用绘本可以适当删除一些,课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够仔细,幼儿的回答过于急促,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
《艾玛捉迷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观察艾玛和群象的神态,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艾玛的“特殊”,体会艾玛的调皮、紧张的心理,感受幽默快乐的情绪。
2、能专注的阅读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拼花格子大象,引发兴趣。
集体拼图游戏
师:“请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一张卡片拼在背景图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操作游戏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图书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二)师生第一次阅读,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内容。
1、认识封面、书名、作者
师:封面上有什么?数一数身上有哪些颜色?
幼1:花格子大象;幼2:有红色、黄色、绿色……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大卫 .麦基著、任溶溶翻译的。
2、逐幅观察图1——图8,了解内容,感受色彩鲜艳的画面。
师:(图1)这些大象长得什么样?
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有的大象年纪大了,都有皱纹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
师:(图2、3)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幼: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玩得很高兴……(师朗读文本文字)
师:(图4、5)灰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 艾玛睡不着,想出去玩。
幼:艾玛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么逗它们玩的主意……
师:图6、7、8:艾玛在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一页一页专注的翻看,手指图边看边说。特别是学一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幼儿模仿角色动作,有的皱着眉头用劲的样子,有的摇头晃脑的样子……个个都很投入到角色中。
3、重点观察图9、11、12、14,观察艾玛和群像的神态细节,感受艾玛的调皮、幽默和快乐。
图9:艾玛涂上果汁变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一找哪个是艾玛?为什么?
幼儿立即手指中间的一只大象叫起来:在那儿。
师:在哪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1:其他大象都闭着眼睛,艾玛睁着眼睛四处看。
幼2:他翘着鼻子、抬着腿走路的样子,一下子看出来了……
师:艾玛的动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兴呢,有点得意、有点调皮的样子,大家学一学。
图11: 艾玛回来很长时间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们认出艾玛了吗?艾玛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还是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幼:它们没认出来,艾玛高兴的笑了。
幼:至于艾玛是翘着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师阅读原文文字,问:艾玛眼睛瞪大,卷起长鼻子笑起来,大家学一学
图12:突然大象们怎么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竖起来,吓了一跳。
幼一边说一边做着眼神:大象被吓了一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很自然的也学起大象吓了一跳,吃惊的样子,唯妙唯肖。
图14:下雨了,艾玛的花格子图案又出现了,大象们看到了是什么反应呢?每只大象笑的样子不一样,大家学一学。
幼儿:有的坐着,鼻子翘上天大笑;有的捂着嘴笑;
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张大嘴笑……大家学动作把
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尽情地学起大象们的动作、表情。
4、师生第二次完整的阅读图书。
阅读后提问: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长的一样,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呢?大象们喜欢艾玛吗?(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不管是什么样子,大家一样的喜欢,长得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三)迁移经验:艾玛捉迷藏
出示三种类型图片,颜色干扰图;迷宫图;点线轮廓图:艾玛来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啦,请大家找一找它藏在哪里?
通过操作游戏,就像故事中艾玛与群像开玩笑一样,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带给大家欢乐。在寻找过程中,再次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在寻找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寻找过程中,保持对艾玛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艾玛捉迷藏》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捉迷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艾玛捉迷藏》以小鸟和大象艾玛捉迷藏为主线展开,绘本内容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情节、画面均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时在捉迷藏寻找的过程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在猜测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捉迷藏”的情境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课件情景与幼儿直接对话,引导幼儿感受绘本画面的生动有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并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在寻找艾玛的过程中层层递进,结合有趣的音效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捉迷藏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幼儿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能用完整的句式来表达。2.通过理解故事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3.在活动中感受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ppt、视频“神奇的变色龙” 活动过程:一、以游戏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好奇心1.体验捉迷藏的游戏玩法(1)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谁来说一说是怎么玩的?(2)小结:捉迷藏就是要有人躲起来,其他人蒙起眼睛找的。(3)请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2.出示封面,引出故事(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它是谁?(出示封面)(2)这是一头特别的大象,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象有什么不同?(3)小结:这是一头花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艾玛。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叫《艾玛捉迷藏》。 二、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1.出示ppt1:(1)看看艾玛是和谁玩捉迷藏的?它们谁是找的?谁是躲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2.出示ppt2:(1)小鸟来到小树林,这里可能藏着艾玛噢!你们发现它在哪儿了吗?(2)小鸟为什么会把太阳伞看成是艾玛呢?(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观察出太阳伞身上的图案和艾玛很相似。) 3.出示ppt3: (1)小鸟继续找呀找,来到了灌木丛,这里会藏着艾玛吗?仔细找找它在哪儿? 4.出示ppt4: (1)小鸟继续往前飞,来到了小山坡,仔细看看艾玛在这里吗?它在哪儿呢?(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能根据艾玛身上的图案观察到艾玛可能躲在那里。) 5.出示ppt5: (1)在这个地方藏着艾玛噢!仔细找找它在哪儿? 6.出示ppt6: (1)艾玛的好朋友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它的好朋友有谁?7.出示ppt7图片: (1)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大家快点来把它们找出来。你们找找看,它们藏在哪里? (2)为什么它们要躲在那里呢?(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观察出动物们可以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地方藏起来。)三、了解其他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1.出示ppt(8—10)(1)你发现了什么动物?你们认识它吗?它们藏在哪里?(2)小结:在我们自然世界里有很多动物它们为了保护自己都会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地方藏起来,这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四、活动延伸 师:在自然界还有许多小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他们分别是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下次再来告诉你的同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