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发布时间:2018-11-1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范文2000字: 《给教师的建议》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你喜欢这篇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范文2000字?如果你喜欢,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很惭愧。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成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己的必由之路。从现在起选择不间断的读书。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

  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这两年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这位大教育家给我们的100条建议,深化细致它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七年级的教师节读后感作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 返回目录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初三年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 返回目录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高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6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 返回目录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高一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 返回目录

  高一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小学二年级教师节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 返回目录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 返回目录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在数学教学中我仅仅希望“学困生”先能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如:把书中的几个公式记住,把几个概念背熟,把一些计算过程搞清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困生”对于一些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 返回目录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

  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 ——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

  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相关内容: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7篇)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8篇)

    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范文xx字: 《给教师的建议》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6篇)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10篇)

    高二教师节优秀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800字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初三年级)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这学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没有读完整,但感受很多。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学习上的差生,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寒假里,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50字(精选4篇)

    有幸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的一部分后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读他的文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50字(通用5篇)

    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全书共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教育家给教师指路的,阐述著教书育人的真理,确实给我们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教师的建议》...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