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鉴赏 > 诗词专题 > 山水诗 > 山水诗——《书河上亭壁》

山水诗——《书河上亭壁》

山水诗——《书河上亭壁》

  《书河上亭壁》原文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赏析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书河上亭壁》作者简介

  寇准,莱国忠愍公,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山水诗——《书河上亭壁》 相关内容:
  • 山水诗——《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滁州西涧》的原文及作者简介。《滁州西涧》原文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滁州西涧》注释①滁(ch)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 山水诗——《秋登万山寄张五》

    《秋登万山寄张五》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秋登万山寄张五》的原文及作者简介。《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 山水诗——《白云泉》

    《白云泉》原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云泉》鉴赏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 山水诗——《杭州春望》

    《杭州春望》原文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鉴赏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转到风物人情上。

  • 山水诗——《鹧鸪天》

    《鹧鸪天》原文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鹧鸪天》鉴赏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 山水诗——《秋兴·其一》

    《秋兴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其一》注释1、秋兴:因秋天的景物而感兴,有触景生情之意。

  • 山水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赏析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 山水诗——《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