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就像那条养育着家乡父老乡亲的河,养育着我们。
小时候,只感觉到母亲很能干,她曾是村里的会计保管妇女队长,也曾是大队的妇联主任。母亲当时是一心为了集体一心为了群众,而对我们兄妹几个则顾及很少,但要求很严格。
记得我7岁那年吧,我从母亲的钱柜里拿了1元1角两张钱而误认为是2角,买了1斤多水果糖,我和村里的伙伴没有分吃完,便放了一部分水果糖在钱柜,结果是挨了母亲狠狠的一顿打。我8岁那年已报名上学了,母亲却让我回家照看小妹,原因是小妹一个人在家母亲到村里干农活不放心。我们兄妹几个从上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在爷爷的关照下生活学习的。
我上小学时,母亲得知我的许多老师都是比她多上了一两年学而教书的,曾无意中说她当时再继续念一年书,就可以是老师了。我真为母亲没有能当上老师而遗憾。
我上初中时,国家干部队伍要求年轻化,即将到公社当妇联干部的母亲因超过年龄而回到村里,母亲当时心里肯定是不好受,但是没有办法。后来母亲遇到她以前的同事,人家已在县城妇联工作,母亲不无感叹!在母亲的辅导下,我的成绩也一直非常好。五年级的时候参加全省语文比赛,获得了第四名。毕业的时候,参加了母亲的母校全省招考,以全县第三的名次被录取。
到了省城读书,学校里家有180多公里,那时的公路很差,都是土路,车子也不行,从家里坐车颠簸到学校要4个多小时的路程。因为我们是寄宿的学校,所以只有每年的暑寒假才能回家。
母亲倒是时常到学校来探望我,因为她当心我的身体,来的时候给我带些蜂蜜和做好的猪肝。庆幸的是我上初中的第二年,我的哮喘病就没有再犯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