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和谐作文 > 《论语》中的文与质

《论语》中的文与质

发布时间:2020-05-06

《论语》中的文与质

  读《论语》,不能不注意儒家对“文与质”关系的论述。

  《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翻译:“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按照我的理解,“文”,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外在的风度,所谓“文采”;“质”,是一个人内在的本性,所谓“气质”。儒家强调一个人外在风度和内在本性的统一,所谓“文质彬彬”,这是非常合乎儒家“道中庸”思想的。

  儒家文质并重,是受到道家批评的。《论语·颜渊》中,引述一个叫棘子成的话,这个人问孔子弟子子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棘子成的思想就是当时流行的道家思想,也就是“重质轻文”的思想。子贡的回答很聪明,他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子贡进一步强调了儒家“文质一体”的思想,而且通过比喻将“文”的价值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假如把虎豹去皮,那么它们和犬羊就没有区别了。”言外之意,正因为虎豹的斑纹,使它们区别于犬羊。“文”,怎么可以少呢?

  但道家不这样看问题。庄子说,“虎豹之文来畋。”那意思是说,正因为虎豹有漂亮的皮毛,所以遭致杀身之祸。假如虎豹没有漂亮的皮毛,猎人们是不会捕杀他们的。庄子由此引申,做人,也不该有漂亮的纹饰。人有了漂亮的纹饰,就让自己从众人中凸显出来了,而这是很危险的。民间不是有“出头的椽子先烂”的说法吗?人最安全的状态,是“泯然众矣”的状态,而要做到“泯然众矣”,去掉外在的“纹饰”是重要的手段。

  道家讲“明哲保身”,所以反对“文”。还不止此。《庄子·缮性》中,对儒家“重文”导致人心扰乱的事实做了尖锐的批评,他说:“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应该说,道家对儒家“重文”的批评,还是搔着了痒处的。中国人的确因为“重文”,有走向虚伪的倾向。《红楼梦》说王熙凤“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就是这样。庄子认为“文灭质”,也的确不是危言耸听。社会上的确有那样一套,很吃香。一个人,只要外在给人热情如火、礼数周到的印象,他在社会上就会很吃得开,不管这个人内在本性是否很自私很阴暗。我们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上很“重文轻质”,这一流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伤害很深,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文化遭受到最猛烈的抨击。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原始儒家,是讲“文质并重”的,我们批判儒家,应该指的是被官方化了的、被歪曲了的儒家,而不应该是原始儒家。

  《论语》讲“文质彬彬”,那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只有外在的风度和内在的善良、无私的本性有机结合,才可能接近完美。“文”与“质”如何结合?《论语·卫灵公》给出了答案: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这句话杨伯峻先生译为:“君子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真个是位君子呀!”

  按照我的理解,君子以“义”为质,以“礼、逊、信”为文,从而达到“文质彬彬”的高尚境界。孔子把“义”放在首位,可见在他心目中,“质”还是首要的,然后才是“文”。就像在他心目中,“仁”是首要的,然后才是“礼”。只不过,原始儒家的思想被官方化之后,实在也开始妖魔化,以致最终在社会上演变成了“重文轻质”的东西,走向虚伪,这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恢复儒家的本来面目,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今天的中国人,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都有欠缺。就外在的“文”来说,言行粗鲁,不讲逊让,不讲诚信,不讲公共道德,随地吐痰,随地乱扔东西,不排队,随意损毁公物;就内在的“质”来说,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省意识,不是以“义”为质,而是以“利”为质,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做。所以,在当代社会,重提儒家的“文质彬彬”,讲求“文质并重”,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所以,弘扬儒家“文质彬彬”的思想非常必要。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魏晋时代,道家佛家思想居主流,人们不大会重“文”的,酒鬼刘伶不是奉行裸体主义的吗?那个时代似乎应该以“任诞”为主潮,其实不然。举《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很能说明问题: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由此可见,即使在魏晋时代,人们还是很反感放浪形骸的人,“名教中自有乐地”,应该代表当时社会中很大一部分的观点。所以,就像英国有所谓“Gentleman(绅士)”一样,中国人,也应该恢复“文质彬彬”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和谐完美,实在是需要“文质彬彬”的中国人呀!

《论语》中的文与质 相关内容:
  • 论语诠释读后感1000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常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旧时之崛起,与今之崛起,同为崛起,而意不一。前人为国家之安危,为战争之和平而崛起;如今国泰民安,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故而现之读书,为谋国之发展也。...

  • 读《论语》有感800字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

  • 读《论语》有感700字

    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 论语学而读后感作文

    论语学而读后感一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中的句子时只觉得拗口难懂,逐渐长大后发现幼时所听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

  • 《论语》与我作文600字

    书,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呆估量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自小就执著于看书的我读的书已经不计其数,书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本书都让我印象深刻,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属《论语》了。...

  • 《论语》与我有约作文600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变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孔子所说的,选自《论语》这本经典古书,这本书主要是教人们该如何做人,怎样做个好人。...

  • 读《论语》有感800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每每诵读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 读论语有感500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的感悟: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读论语有感400字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的感悟:这段话,是文与质交织结合的意义;是君子的品格所在;同时,也是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对于品行和行为的极大影响所在。...

  •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900字

    看完了《诗经》再看《老子》,一部部几千年前的不朽经书让我获益,并让我不禁迷惑;几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这些道理的呢?但是这些字字珠矶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太深奥了,咬牙读了几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论语》上了。...

  • 读论语有感

    许多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只因其百年之后,作为后人的我们重读此书,依旧能从其中感悟到许多,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动人的诗句,简短的那几句话语便足以使人深省,再次领略《论语》,直叫人感悟良久。...

  • 读论语有感200字

    《论语》读后感200字一孔子所宣扬的仁具有泛爱的特点,是对春秋时代人的价值发现的肯定。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

  • 三读《论语》作文10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众弟子的思想。初读《论语》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 读论语有感600字

    《论语》中有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论语读后感600字篇一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

  • 有关于论语的读后感200字

    《论语》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经典名著,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那么你们看完论语后是怎样写读后感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的《论语》的读后感200字,希望帮助到你。...

  • 和谐作文